曾蔭權「光輝」十一秒

曾蔭權「光輝」十一秒

吳志森
時事評論員

曾署理特首上京出席《財富》全球論壇開幕禮,會前與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本港幾份大報不約而同地用了類近的標題:曾蔭權胡錦濤握手十一秒。記者寫道:曾蔭權首次以署理特首身份與國家主席會面,兩人握手十一秒。澳門特首何厚驊繼曾蔭權後與胡錦濤握手,時間僅八秒鐘。
看了這樣的報道,我心裏納悶,記者採訪的工具,除了紙筆、攝影機和錄音機之外,甚麼時候加添了一個分秒不差的計時器,把國家領導人與嘉賓握手的時間都準確記錄下來?這種採訪摸式,不是個別記者的行事作風,而是集體行為,前線記者認為「握手時間多長」,是新聞重點,於是大家爭分奪秒的把時間記下來。
如果一位懂得中文的老外看了這樣的標題和新聞內容,肯定會摸不着頭腦:香港傳媒出了甚麼狀況?握手時間是八秒還是十一秒究竟有多重要?竟然做一個通欄標題,放到新聞重點?不但是老外,全球華人社會也會覺得莫名其妙,懷疑記者的腦袋出了甚麼問題?
但明白目前特首選舉所謂「選情」的香港人,就理所當然地體會到,這樣的標題的確是妙不可言,活靈活現地反映了香港政局這種無聊、無耐、無力的荒謬處境。
胡錦濤的政治作風與他的前任江澤民不一樣;江外露,性好賣弄,事先張揚;胡內斂,鴨子划水,不動聲色。江年代,中央由江澤民算起,幾乎所有官員都沒有不開口挺董的,但愈挺董,董的民望愈跌,港人民怨愈升。

主人換了,主管香港事務的中央官員作風也在一夜之間轉變。我們豎起耳朵,再也聽不到響亮持續的挺曾聲音。於是,港人只好鑑貌辨色,盯着領導人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作無限的解讀和延伸。這不但是港人好窺探的政治八卦,也是掌握着港人命運的八百位尊貴選舉委員的重要資訊來源。香港記者不是閒着無事可做,要記錄領導人與港官握手的秒數,他們克盡己職,把與港人命運攸關的重大消息及時發布。
封建皇帝晚上就寢前,內宮太監會把妃子的名牌放到皇帝面前,讓皇上挑選;皇上翻了哪個妃子的牌子,即表示會跟她過夜。如果這位妃子的牌子連續幾天都讓皇上翻了,皇上有了新寵的消息,就會由太監口中四處傳播,大臣和家眷們都是鑑貌辨色的能手,便會用不同的方式巴結新寵,以保證得到權力的青睞。
胡錦濤翻了曾蔭權的牌子,選委眾卿家死盯着,巴結新寵的關鍵時刻到了。內地殘酷的鬥爭經驗告訴我們,政治上絕對不能站錯隊,否則滿盤皆落索,一無所有。民主黨主席李永達宣布參選,出盡九牛二虎之力,仍全無把握取得一百位選委提名的入場券。詹培忠聲稱認識四百五十名選委,但他慨歎識時務的「俊傑」太多,拿到一百個提名,真是談何容易。
的確,八百名選委都是一時俊傑,在專業上都非常出色,有獨立思考能力。但在特首選舉這個節骨眼上,他們把腦袋暫時放下,改用屁股思考,投出來的票一定政治正確,前途無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