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聯繫滙率的人,自然相信這個制度,但港元設置雙向保證,只不過是提供更多廉價港幣給投機者的機制,人家未必要在滙價上圖利,資產炒賣上已可賺個不亦樂乎。所以艾爾敦的中立意見才值得參考。
滙價固定,自然要在其他環節,例如利率通脹率以至資產價格上反映經濟表現,這是聯繫滙率的代價。我們為此捱了多年通縮,現在反過頭來,有通脹壓力,又有何不可。
如果以為雙向保證可以杜絕投機盤,根本大錯特錯,財金高官以為可以控制市場,是過份低估市場的力量。作為投機者,對聯滙立場是支持,因為多了較大贏面的投機活動,不過作為市民,是寧願滙價浮動,減低通脹率波動,及資產價格大上大落的現象。
熱錢將去而復來
很多人害怕熱錢撤走,其實不用擔心,只要制度不變,中國又不是過份大刀闊斧調控拖垮經濟,熱錢只會去而復來。這個制度提供資產膨脹的條件,絕對要好好把握。
昨日早上看美股評論,前晚造好的理由,是沒有將中國列入操控貨幣的名單,貿易戰機會大減,可是港股的反應卻是另一回事,恒指不算差,可是航運股卻大跌。
筆者戰意相當好,希望是好事。生意決定一向是以個體利益為大前提,競爭力不足就是不足,所以大趨勢不易改變,頂多是討價還價找些着數。用這個角度看,貿易戰不易發生,更多貿易反而更似,航運股備受沽壓,正是很好的出擊機會。
港股跌後更吸引
最近在幾個市場連環捱打之後,其中一個經驗總結,就是縮窄戰線,在值博率較高的市場行動。多元化出擊其實會頗為辛苦,但卻明顯有此需要。
例如前天買美股,果然比買港股好,又或者這一陣子買商品期貨,又比沽美元好。這個時代資金流向太過重要,避重就輕是十分重要。不過一般小投資者未必花太多時間,而且熟習不同市場,是需要頗長的過程。
幸好經過一輪殺戮之後,港股已開始變得吸引,航運股及國內地產股的弱勢,營造了日後大幅反攻的條件,唯一只是短期可能不易有運行而已。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