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地帶:刺激排便藥物勿長期服用

健康地帶:刺激排便藥物勿長期服用

每個人的排便習慣都不同,由每日超過一次或隔兩天才一次都可算是正常的。但若大便太硬或排便時有困難,就是便秘。

便秘成因

1.飲水不足或食物中缺乏纖維質,會令大便變得硬,較難排出。
2.沒有足夠運動。
3.藥物如嗎啡類止痛藥、鈣片、三環類抗抑鬱藥等。

預防便秘方法

1.多吃高纖維質食物,包括五穀類食物,如麥包、麥皮、蔬菜及水果等。
2.要有充足的流質,如開水、清湯。每日的水份攝取量不少於兩公升。
3.每天有適量運動,有助腸臟蠕動。
一般來說充脹劑如纖維粉(如Psyllium)可有效增加大便體積,從而增強腸臟蠕動,但需要充足的水份配合,否則可能造成腸道阻塞。
若大便太硬,可用大便軟化劑如Docusate。Docusate特性可使大便的表面張力下降,水份更易進入大便內,令大便軟化,方便排出。
滲透類瀉藥如乳果糖藉着在結腸中被細菌分解成乳酸及醋酸,可使水及電解質保留在腸腔內,產生高滲透效果,增加結腸內容量,刺激結腸蠕動,改善便秘情況。服用乳果糖後,腸內容易有氣體產生引致胃腸氣脹。聚乙二醇(Macrogols)屬於滲透類瀉藥,由於分子量高,所以不會被身體吸收,其作用與乳果糖相似,但不會被腸中微生物所分解,因而沒有氣體產生。
另一類是刺激腸蠕動的藥物如比沙可啶(Bisacodyl)和番瀉葉(SennaLeaves)等,適合大便軟身但缺乏便意的患者。除非醫生或藥劑師指示,否則不應長期服用此類刺激劑。另服食刺激劑較易引起腹痛。市面上有些中成藥或保健產品含有番瀉葉成份,市民在選購時應留意,若要長期服用,最好先請教醫生或藥劑師。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逢周二至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