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聞周刊》周日就美軍把《可蘭經》沖落廁所的失實報道致歉後,在五角大樓和白宮的施壓下,周一更撤回報道,但當局認為這還未夠,要求《新聞周刊》盡力挽回不實報道對美國形象所造成的嚴重傷害。
《新聞周刊》道歉後,白宮、國務院和國防部均認為僅道歉是不夠的,結果該雜誌主編惠特克稍後發表簡短聲明說:「根據我們現在所了解的情況,我們決定撤回原來關於美軍調查人員在關塔那摩灣發現《可蘭經》受到褻瀆的報道」。
白宮:要闡述美軍政策補鑊
白宮發言人麥克萊倫歡迎《新聞周刊》撤回報道,指「撤回報道是踏出正確的第一步,有關指控並無根據,跟我們的價值觀和軍方一貫的理念相違背,我們鼓勵《新聞周刊》繼續努力,彌補報道帶來的一些本來可以避免的傷害」。
不過,白宮仍未滿意,麥克萊倫指《新聞周刊》「應該清楚解釋發生了甚麼事,怎樣把事情弄糟,尤其是要向伊斯蘭世界,講解我們軍方的政策和慣常做法。」上期《新聞周刊》的報道,指在關塔那摩灣俘虜營的美軍,為了向懷疑恐怖分子迫供,將囚犯珍而重之的《可蘭經》沖落馬桶,結果激起阿富汗連日的反美暴力示威,造成過百人死傷。
同時,國務院已指示海外使館,盡快將《新聞周刊》撤回有關報道的消息散發開去,希望及早平息這場反美風暴。但巴基斯坦外交部指撤回報道只是稍為減低了回教徒的憤怒,但美國的形象已受到損害,新聞部長阿赫默德坦言:「道歉是不夠的,他們出版前該仔細考慮這篇報道會傷透人心」。
記者:回教徒憤怒才責難
有份撰寫該篇不實報道的記者伊西科夫,對事件發展有點無奈和不忿,說:「《新聞周刊》和五角大樓都沒預見《可蘭經》受褻瀆的報道,會引起這麼激烈的迴響。」曾揭發克林頓跟萊溫斯基有染的伊西科夫又表示:「五角大樓在出版前看過那篇報道,十一天後才責難我們,顯然他們跟我們一樣,是被回教徒的怒火殺個措手不及。」
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