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發輪商「奸」是錯覺

理財智慧:發輪商「奸」是錯覺

窩輪發行人怎樣影響正股股價?其中一個影響,就是發行人的對沖活動。以認購輪為例,如果股價高於行使價,那麼發行人便要在窩輪行使之時,付出股價與行使價之相差──亦即在到期日,認購輪愈價內,發行人所付出的金額便會愈高。
如果發行人完全不作任何對沖的話,那麼表示發行人是與窩輪持有人對賭。要明白窩輪這衍生工具是一種零和遊戲,有人贏即代表有人輸,假若發行商不做任何對沖活動,便有理由相信發行商想窩輪持有人輸,因為相信沒有人肯做蝕本生意吧!而這種想法,就往往令到投資者認為窩輪發行人是奸的,他們會想盡辦法,使到窩輪不會被行使,於是乎有臆測就認為,發行人會在到期日之前,亦即計算結算價那幾天狂沽正股,以推低股價,使到窩輪不能被行使。但是這種想法並不正確,因為能有窩輪發行的正股,通常是市值及流動量非常之大的股份,要推低股價,單憑一間窩輪發行商之力,恐怕未必能夠。

沽貨非為壓股價

如果做足了對沖工夫,而窩輪在到期結算那幾天又屬價內的話,發行商便要沽出正股。一般市面上的歐式股票認購輪,其結算方式為到期日前5天之前停止買賣,用那5天的正股收市價來計算結算價。這樣的安排比對用單日股價去作結算來得公平,不用擔心在到期日之時,股價會大幅波動。其次,假若發行商做足了對沖活動,在結算之後,便要付出高於行使價的差價予認購證持有人,而所付金額就是來自沽出正股。發行人會把正股沽售套現,準備付予持有人現金。
正因為發行人要在那幾天沽正股,容易造成發行人想壓低正股股價,把窩輪變廢紙的感覺。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