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以出口限制換匯率穩定 - 何洋

蘋論:以出口限制換匯率穩定 - 何洋

美國政府宣布,將對來自中國的三類進口服裝產品重新設置配額。
有趣的問題在於,一向打着自由貿易旗幟的布殊政府,為甚麼要選擇重新實施配額限制這保護主義政策?答案是布殊政府希望藉對中國進口加以設限,來換取國會對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Cafta)的支持。現時國會對該協定的反對聲音十分強烈,其中一個主因,是不少議員們認為美政府應優先處理中美貿易不平衡的問題。
美政府對來自中國的紡織品重新設限就是為了滿足國會要求所作出的行動,以爭取國會通過該協議,特別是那些來自紡織業比較集中的一些州份的議員們的支持。
站在自由貿易的角度,布殊政府的政策顯得自相矛盾。原因是它希望透過限制中美間的自由貿易,來爭取美國與中美洲國家的貿易能在更少限制的環境下進行。
不幸在真實世界中,貿易政策往往由政治、外交、甚至國防等其他非經濟因素所左右。自由貿易縱然能為貿易雙方帶來好處,可在其他因素考慮下,卻往往不被採納。
為應對來自美國的壓力,中國有必要在政策上作出適當調整,以防止雙方關係進一步惡化,最終步向貿易大戰。
從這角度來考慮,我們不難明白為甚麼儘管在紡織品貿易問題上道理在中方,但從各種迹象看來,中國似乎仍有意在限制出口方面做一些工作,希望能借此緩和雙邊貿易關係。原因是不這樣做將極可能會加劇來自美國的壓力,特別是在人民幣滙率這問題上。
比較起調整人民幣滙率所可能帶來的巨大不明朗影響,自行限制紡織品出口所產生的影響相對容易估計和解決,因此中方寧可在紡織品出口上作讓步,而在滙率問題上則立場堅決。中國主事經濟決策的官員,其深思熟慮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