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立法會議員不相信最近被形容為天價的某一個新樓盤的某一個小單位的成交價,寫信給房屋局局長孫明揚,問他這個天價是真是假。
實際上,稍為懂得房地產市場運作的人都知道,這只是一個信不信由你的宣傳,一個單位的成交價根本不能當成是甚麼指標,當茶餘飯後聊天的話題倒不錯,不需要太認真。
孫局長的回覆是:此人除了購買這個天價的單位外,也購入其他多個單位,並獲得折扣。
很明顯的,多個單位的折扣額肯定足夠支付為創造「天價」而多付的金錢,真正的價格應該是平均價。
要知道香港樓價的真正走勢,最好還是參考城市大學七名教授與中原地產合作提供的中原城市指數。目前的指數為55點,與1997年7月1日的100點比較,的確還差得遠,那些說樓價已經高過1997年的說法只是極少數的成交個案,不能代表整體樓市。
也因此,我不認同一些人說樓市炒風嚴重,出現泡沫。今日,不少地區的樓價與1997年相比,連一半還不到,市場上仍然有1.2萬負資產個案,何來泡沫?
夠膽入市利潤豐厚
從2003年的最低點算起,平均樓價上升75%,與1991年及1997年相比,差遠了。樓價幾乎在1年之內上升1倍,那才算上炒風熾熱。
不可否認,近來已有些房地產經紀加入炒賣的行列,他們為地產商賣樓,可取得2%至3%的佣金,自己再加7%至8%的投資,就可以買下這個單位,只要這個單位的價格上升7%至8%,利潤高達1倍。年初至今,樓價上升15%,對這些藝高人膽大的經紀來說,利潤高達2倍。
最近嘉湖山莊出現不少「摩貨」的個案,據說也是地產經紀的傑作。
曾淵滄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