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強
「胡錦濤是一個厲害的對手,不簡單。」陳水扁在接受電視訪問時,竟然如此高度評價胡錦濤。
李登輝和阿扁任職總統期間,一直或明或暗推動台獨。一九九六年台灣總統大選,北京以試射導彈來作威嚇;二○○○年總統大選,朱鎔基則改以惡形惡相出言恫嚇。結果,效果適得其反,台灣民心愈走愈遠。到了今天,終於來了個胡錦濤,使出完全不同的一套。
十九世紀,「鐵血宰相」卑斯麥(OttoVonBismarck)統一德國,大家最記得的,恐怕是那著名的一句:「今天的重大問題,不是靠說空話和多數派決議所能解決的,必須靠『鐵』和『血』。」因此,很多人以為當年只是單憑武力,就令到盟邦向統一就範。但如果大家進一步探究歷史,就會知道,其實當時盟邦之間的經濟協作,已醞釀出一個有機經濟體系,也扮演一個重要角色。
今次連、宋的大陸之旅,為台灣取得一項又一項的經濟好處,如台灣水果進口大陸、自由行、台商投資優惠等等。很多人都只看到政策收買台胞人心的一面,卻很容易忽略了更深層的意義。卑斯麥的德國統一故事,對此無疑便很有啟發性。試想想,如果兩岸經濟慢慢進一步整合,經貿往來增加,北京難道還怕台灣「曉飛」嗎?
李登輝當年對開放台商投資大陸的強大壓力和聲音,堅持要「戒急用忍」,無疑是看到箇中利害的。
胡錦濤相比過往的北京領導人,無疑更懂得擺出「文明」的一套。
如果大家有細心留意過去兩年,北京如何處理香港和台灣問題的手法,便會發現有一個相似的模式:就是先來一手硬,後來一手軟,雙管齊下,軟硬兼施。
例如香港,先來一個人大釋法,否決○七、○八年雙普選;後再峯迴路轉,讓董建華下台,令港人喜出望外。再看台灣,先來一個《反分裂國家法》,往後卻急轉直下,來一個連戰、宋楚瑜驚天訪問大陸之旅,再向台灣送來連串大禮。
先來一手硬的,是要為往後所有的討價還價及事態發展,設下底線,不容逾越。作用就如一道門檻,以免自己踩落一個斜坡,不斷後退下墮,亦有助降低大家的期望,可以說是expectationmanagement的伎倆。接着,再出其不意的來一手軟,令到大家頓感皇恩大赦,歡天喜地的收貨,不會讓彼此對抗到底。
我常常說,政治上,碰上一個狡猾的對手,往往比起碰上一個冥頑不靈的對手,要來得幸運,起碼他不會頑固得寧願跟你玉石俱焚。就是因為他狡黠,所以看到彼此各自的利益、利害在哪裏,從中尋求「雙贏」的方案,令雙方都能體面的落台。
正如卑斯麥的名句:「Politicsistheartofthepossible.」(政治就是一門權衡折衷的藝術)。因此,卑斯麥再補充說:「Politicsisnotanexactscience.」(政治不是一門純粹的科學)。
美國前國務卿,那位威名顯赫的基辛格,曾在他的巨著《Diplomacy》(《大外交》)一書中,如此形容這位「鐵血宰相」:「在卑斯麥心目中,現實政治必須不受制於意識形態,須有彈性及能夠善用每一個可能的選擇機會。」
但願胡錦濤和陳水扁都是狡黠的政客,而不是剛愎自用的原教旨主義者,這是我的善良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