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者易成「漏網魚」<br>沙士時被廣泛採用 額溫計誤差大

發燒者易成「漏網魚」
沙士時被廣泛採用 額溫計誤差大

【本報訊】以手提非接觸式紅外線額溫計(HIT)量度體溫,看似簡單衞生,但本港一項研究發現,額溫計誤差大、質素參差,加上額溫受室溫影響,正常值是攝氏三十六度,若以肛探三十八度為「發燒標準」,不少發燒人士都會成為「漏網之魚」。有醫生建議巿民在使用額溫計前,應先行測試準確度,若誤差超過零點一度,應即棄用;而每次量度前,更應在同一溫度環境下先停留五至七分鐘。 記者:張嘉雯

廣華醫院兒科顧問醫生吳國強解釋稱,人類面部會因應體溫發出不同波長的紅外線,額溫計內的紅外線探測器會接收面部發出的紅外線,換算出體溫數值;由於該類額溫計不涉及身體接觸,在沙士期間被廣泛採用,「其實佢原本設計嚟喺工業用途,所以唔使咁準確,就算三百零一度同三百零五度都同樣熔到啲鐵,誤差大都冇問題,但係用作醫療用途,就要嚴謹好多。」

額溫會因血管收縮下跌

該院於○三年中進行研究,以電子溫度計作標準,量度溫度為三十五點六度的水,結果三支額溫計分別量出三十七點四度、三十六度及三十五點四度,表現參差。研究又發現,額溫會受外在環境影響,一般人由室外到冷氣間,額溫會因為血管收縮而下跌,約五至七分鐘後才會回復正常,「若果你呢個時候度,發燒嘅人咪變咗冇發燒囉,咪走漏眼囉!」
該院其後量度了一千名十八歲以上的健康訪客和職工的額溫,男女各半,得出平均額溫為三十三點三度,女性因為排卵期令體溫較高,平均體溫較男性略高。此外,百分之一人的額溫高於三十六度,百分之二點五人高於三十五點六度,研究結果已刊於本月出版的《美國感染控制雜誌》上。
吳國強說,以研究結果為標準,若額溫高於三十六度,即為體溫過高,疫症時應使用更嚴格的標準,即超過三十五點六度即是體溫過高,須以傳統測量方法再探熱,確定有否發燒。

三歲或以下應採用肛探

吳國強提醒家長,三歲或以下的兒童應採用肛探量溫,較年長的兒童可以使用電子口探溫度計;若使用額溫計,則應向供應商了解準確度,若誤差超過攝氏零點一度,就該棄用,在使用時應留意供應商建議的量度距離。
他又稱,要是使用耳探溫度計,則需要注意溫度計的顯示模式,因為部份溫度計顯示耳膜溫度,部份則顯示推算得來的肛溫或口溫,三者的正常值分別為三十七點六、三十八度及三十七點五度;家用的耳探溫度計只可用一萬次,其後就會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