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大企業居要職,薪高糧準,大部份人不敢貿然離開,再由零開始。杜碧珊卻是例外,在95年因緣際會下,走出安樂窩,為陳啟宗、陳樂宗家族的晨興科技打江山。這位媒體伯樂(MPI)女當家,經過近10年的努力,公司已轉虧為盈。但她認為,現在只是略有收成,目標絕不是賺2000萬元這麼簡單。
比起很多傳理系畢業生,杜碧珊的路算得上精采,後半段甚至可以說是「反高潮」。浸會大學畢業後,杜碧珊加入廣告公司,後來又從事市場推廣,但心底裏一直渴望做些不同類型的工種,最好是由零開始,最後皇天不負有心人,一切真的要由零做起。
老闆小構思下屬立大志
杜碧珊回憶說,當年只有她和一個秘書,辦公室欠奉,寫字枱也要與人共用,大老闆當時的構思只是希望成立廣告公司。但她認為,以陳氏家族的實力,應該是做「媒體」。她解釋,做廣告要靠人,令事情變得複雜,又不能賺大錢,而當時陳氏家族有部分投資已牽涉到戶外廣告,曾經也是別人客戶的她,斷定應該建立一個全國性戶外媒體網絡,交通工具是最適當的,她選了雙層巴士,並以武漢作起步點。
熟讀毛選融入內地文化
她續說,當年內地尚未有冷氣巴士,她看準武漢是中國四大火爐之一,而冷氣巴士關起來的窗戶,也可以用來做廣告,實用面積與雙層巴士相若,於是她向當地巴士公司建議,由MPI提供巴士,雖然成本不輕,但卻成功開展戶外媒體事業。
杜碧珊不諱言,最初的兩年,搵客、成立部門、找對口單位,以至與其他國內媒體打交道,都沒有指引,任何事都要以自己的經驗去判斷,加上當時的普通話說得非常「普通」,可以說是「做到喊」。曾遇過晚飯時坐在官員旁邊搭不上嘴的經歷,於是返家熟讀毛澤東選集以免再出醜。
生意最大挑戰天天新款
努力融入當地文化下,漸漸有收成,以前與她「拗數」的客戶成為好朋友,公司上了軌道,坐擁多個城市的地鐵及萬八部巴士的媒體使用權,最令她安慰的,當然是證明自己可以由零開始。
在中國打滾十多年,杜碧珊表示,在內地做生意最大的挑戰是「天天新款」,根本「睇少一眼都唔得」,別人眼中的中國商機無限,她覺得是個美麗的誤會。
在她的行頭裏,由於「人」是最大的元素,加上中港兩地的文化思維始終有距離,難度更高。至於女兒身會否有些好處,她坦言做生意最後也要講誠信,男女無別,若真的要說個好處,或許是應酬時,可以喝少一點酒吧!
記者:何凱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