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國代選舉緩解阿扁登陸的壓力 - 張華

解讀中國:國代選舉緩解阿扁登陸的壓力 - 張華

國代選舉前的民意調查顯示,連戰登陸後,他自己和國民黨的聲勢均大漲,國民黨將穩獲過半的國代議席,民進黨則勢將成為大輸家。但選舉結果讓外界大跌眼鏡,民進黨不但沒有崩盤,還成為大贏家,獲得最多的國代議席,得票率更較去年底立委選舉時增加七個百分點。陳水扁太需要這個結果了,讓他可以稍稍喘口氣,暫時找到上佳藉口頂住那些迫他登陸的壓力。

民進黨解讀為「抗中」勝利
陳水扁會否在連、宋之後訪問北京,是目前兩岸關係最大的懸念。影響陳水扁登陸與否的因素很多,既有他個人的意願,但主要還是外部的壓力,各種力量作用在他身上,令他在過去幾個星期表現得進退失據。筆者昨天已指出,台灣所有政客,無論藍綠都不希望陳水扁登陸,民進黨內的反對聲音更是異常強烈。當然,陳水扁在考慮登陸問題時,絕不可能漠視黨友的意見。
但另方面,要他登陸的壓力也非同小可,而最大的壓力則來自美國,美國國務院已多次重申,希望北京能夠直接跟台灣政府接觸、談判。而且,連、宋登陸後,各種民意調查顯示,愈來愈多選民不滿陳水扁的兩岸政策,希望台北當局與北京展開對話。
因此,外界一直視這次國代選舉為台灣選民對陳水扁兩岸政策的信任投票,如果民進黨在選舉中慘敗,足以說明選民不滿陳水扁的兩岸政策,要陳水扁登陸的壓力將更大。
但是,民進黨在選舉中大獲全勝,黨內多位要員因而立即將此解讀為民進黨「抗中」、堅持改革的立場的勝利:黨主席蘇貞昌表示,結果驗證出「反親中、顧台灣」、「堅持改革、信守承諾」獲人民肯定;秘書長李逸洋表示,選民沒有被中國熱沖昏頭,台灣贏了,中國輸了,代表台灣本土力量的大勝利。

北京難借連宋向阿扁施壓
顯然,民進黨人已急不及待「劫持」這次選舉結果,將它理解讀為台灣人肯定民進黨「抗中」路線、認同政府堅拒與中共接觸的表決,相信是想盡快的藉此套住陳水扁,防止「像四川變臉般」善變的阿扁,冷不防又擺出向北京妥協的姿態。
更重要的是,民進黨人這樣解讀,希望以此作為擋箭牌,抗衡美國的壓力:民意支持民進黨一貫的兩岸政策,不能改轅易轍,否則民進黨會失掉政權。
只要陳水扁自己不想訪問北京,這次選舉確實幫了他的大忙,大大緩和了他的壓力,而北京企圖以連、宋登陸後的聲勢向陳水扁施壓的算盤,也暫時難以敲響。但是,陳水扁及民進黨人應該明白,這次選舉的投票率僅二成多,不足以全面、正確的反映台灣的民意,過度的解讀很可能適得其反,一旦錯解民意,很可能會埋下民進黨在年底縣市長選舉慘敗的種子。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