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媽頂棚架 - 陳也

阿媽頂棚架 - 陳也

所有育兒書都會提醒新手媽媽,你的寶貝是獨一無二的,個別發展會很不一樣,盡信書不如無書,有懷疑,最好還是請教醫生。Unique的何止是孩子,母親的個人背景不一樣,雖然同是生手,感應差別可以很大。每個母親都是獨立的,別相信任何第三者給你的標籤。育兒是非常親密的二人天地,股東只兩位,毋須上市,不必開會讓九唔搭八的外人插手私密。
我擺明獨斷獨行,做了阿媽,人在江湖,要遷就一個人已經透支過度,其他閒人閒角,睬佢都儍。像我這麼怪雞的阿媽,居然有人投石問路,向我討湊仔經。她們的問題,離不開人力資源分配這回事。疲累不堪的媽媽絕望到很難叫人相信,她們經常感覺孤獨無助,親朋戚友只是湊興玩玩孩子,自己卻要應酬她們,沒機會小休。每次有人來看孩子,都會令新手媽咪受壓,驚怕別人評分,給她不合格。

難為了母親,適應非同小可的新身份,有人容易,有人吃力。吃力那一類型,感情無法平順,工作量又實在太重,責任太巨,抑鬱難以避免。好朋友應該開放耳朵,細聽新牌阿媽心底話而不是二打六教路。如果朋友沒心思聆聽,請這些憂鬱壓力煲媽媽盡快去做按摩浸spa,在「出事」前減壓自救。纖體公司成行成市打產婦主意,可是沒有一間提供免費託兒服務,足證這些掠水機構壓根兒只想要你的錢,毫不關心做人阿媽兩難的處境。
做母親,挑戰大,每天都像冒住惡劣天氣向Everest山頭頂峯進發,就算裝備齊全,還得靠你自己一步一步走過來。極少數成功到頂,多數屢敗屢試,人生低潮抑鬱三個回合過後,已經無力搶險登極。女人做了母親,能頂大半邊天,未必頂得住太子道東塌下的棚架,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