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搭橋之誤 - 李怡

李怡專欄:搭橋之誤 - 李怡

胡宋會之後,陳水扁接受訪問說:「連宋這次要去,我們還是應該要讓他們去,去踢個鐵板也不錯……」
宋楚瑜這次真是踢到鐵板了。登陸之始講了幾次「中華民國」,被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公開指為「不合適」,並從此消音。在與胡錦濤會談時,又把「兩岸一中各表」簡化為「兩岸一中」,把台灣認為最應堅持的「各表」去掉。他這個「搭橋之旅」,看來變成「搭橋之誤」,搭出虛無飄渺的「鵲橋」也。
………………………………
胡宋會公報中提到九二年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兩個「表述」,海基會的表述強調的是雙方「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的表述沒有指「各有不同」,只是稱「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
因此,宋楚瑜原以為阿扁雖不接受「九二共識」,但可以接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到頭來卻在大陸踢到鐵板,發現中共不能接受「各自表述」,胡錦濤只講「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
………………………………

根據胡宋會公報所引述的「九二共識」,所謂「體現一個中國原則」,在海基會與海協會的表述中,講的都是「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既是「努力謀求」,就說明「國家統一」是未來式而不是現在式,換句話說,未來才是「一個中國」,現在實際上是「兩個中國」。把「九二共識」簡化成「體現一個中國原則」,而用「兩岸一中」來藏起「各自表述」的現實,顯然是偷換概念。
………………………………
據台灣的最新民調,有五成五的民眾反對「兩岸一中」的提法,台灣的學者有人認為「兩岸一中」的提法是從「憲法一中」和「一中各表」的立場後退。
台灣民意因連宋登陸,已愈來愈傾向「不獨不武」的中間路線。阿扁的民望也大幅下跌。胡宋會提出的「兩岸一中」,很可能是給阿扁從谷底反彈的機會。
………………………………
據聞近期頻頻出席晚宴的董建華,有意九月「復出」,利用他在中、台、美的人脈,擔任「政治大使」的角色,「可以為祖國出力」。
一,不是說健康不好嗎?怎麼可以擔任到各地奔波的「大使」工作?二,以董建華過去七年「為香港出力」的實際效果,「祖國」會怎樣衡量他的「出力」呢?
………………………………

曾蔭權於上月復活節假期離港四天到內地朝聖,並沒有按《基本法》第五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安排財政司司長或律政司司長署理他的特首職務。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在回覆立法會議員時說,執行上述條文的原則,應視乎署理特首離港時,能否繼續履行職務,以及當時有沒有其他職務需要他親身在港處理。
原來我們的律政司司長對香港的管治原則,不是根據法律條文,而是根據需要。怪不得按政治需要,就要不停釋法矣。
………………………………
持有東隧七成股權的中信泰富主席榮智健表示,東隧加價根據合法程序,兼顧股東利益,合乎香港法治精神與商業原則。
作為公共交通運輸設施,是否符合公眾利益並不在他的考慮之列。他的說法,與作為中資機構的觀念一致:為人民服務從不在宣稱「為人民服務」的政權考慮之列,在市場經濟、金錢掛帥氾濫之下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