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世界全靠「食腦」,然食腦者乃指創意和新思維,科技之發達來自創意、創新,瞧瞧過去十多年來,大部份人能在低通脹、高增長的經濟環境下享受生活,便感覺到科技亦即創意之重要和造福人群者。然則新思維亦是改進人民生活,造福社稷不可或缺之因素及貢獻。遠的不說,就以切身利益為前提,作為中國人,誰個不願意見到中華民族強大,中國人在國際抬起頭來,不再被譏為東亞病夫?那麼按目前的形勢衡量,要達到上述所冀望目標,必須有兩岸的互相融合和共同發展,最終達致和平統一不能為之。
胡錦濤意識到「人面咫尺、心隔千里」之障礙(因為過去大陸無法在台做深入民間的工作),惟有以退為進,先不設統一時間表,從而以「拔人之城,而非攻也」之戰略,制訂「反分裂國家法」,化被動為主動,主導台灣問題(以前是美國主導,現在變成是內政),再配合「以誠感人」法,邀請連戰和宋楚瑜踏上破冰、搭橋之旅,達成11項(連5宋6)共識,並送大禮,這種避逆取順,打動人心之方式,不是總書記先生的新思維是甚麼?難道真要打不成?
陳水扁又怎樣?被這位「厲害對手」(扁指胡)屢出奇招,招招到肉,眼花繚亂之餘,步伐也有點站不穩,差點連「教練」(李登輝)也與其決裂,可是淋一淋(冷)水後表現稍為清醒,不但向教練修好,還高喊統一未必是台灣人的選項,從這點已看到阿扁縱使未有新思維也有智慧,別以為阿扁無招架之力,不喊「台獨」何來討價還價之餘地?「以進為退」相對「以退為進」,餘下3年,為留青史必絞盡腦汁,畢竟跳探戈舞是需要兩個人的──ittakestwotoaTango!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