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建議興建一座名為「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的超級焚化爐,處理十年後每天七千二百公噸的都市垃圾。有環保團體反對以燃燒方式處理廢物,擔心焚化過程會產生可能致癌的二噁英,而把全港垃圾集中一起處理,也太過冒險。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完成都市固體廢物管理研究,該局常任秘書長(環境)郭家強說,政府傾向採用包括機械及生物處理和焚化技術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機械及生物處理技術是把廢物經過連串機械分類後,餘下不能循環再造的物料用作燃料,而可以由生物分解的廢物則以生物處理。
透過機械及生物處理技術,廢物體積可望減半,然後再以焚化處理。政府消息人士預計到了二○一四年,香港每天會產生一萬四千公噸垃圾,當中一半可回收,餘下的七千二百公噸則須運往堆填區。但屆時全港的堆填區都已爆滿,若要避免在郊野公園開發新的堆填區,就要採用建議中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而政府較傾向把垃圾集中在一個佔地數十公頃的綜合設施處理。
地球之友環境事務經理朱漢強批評,政府的建議是把所有雞蛋放進一個籃子的冒險行為,他估計屆時該所焚化爐每年需要處理逾二百萬公噸廢物,「垃圾焚化喺世界各地一直有好大爭議,以日本為例,每年都有因為管理出錯而產生的焚化爐火災、爆炸同各種工業意外,如果香港興建一個超級垃圾處理場,有乜問題就好難返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