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翻閱《蘋果》財經版,察覺「上車落車」一欄的標題真是有趣,極之eye-catching,其標題為:「回鄉路遙遙 九倉發生甚麼事?」於是即時細讀何車兄究竟講乜東東。
文中談到何車兄的友人在11年前以38元買入九倉(004),近期九倉的股價雖然已回升不少,惟尚距其吸納價38元有一段距離,想不到11年仍未到家鄉!但筆者認為在38元購入九倉的朋友已不算太差,因為假若閣下在2000年以大約20多元水平購入電盈(008)的,真不知道再過11年後即2016年,會否到家鄉。
電盈在2003年進行5合一,故在2000年時的20多元,即大約相等於目前的每股100多元,以現時電盈股價大約4.7元計算,假若要重返2000年時的家鄉水平,即電盈之股價需要上升20多倍,亦即2000%以上!
若以複式利率(compoundinterest)計算,電盈若能每年上升31.5%,則11年後其累積升幅便可達2000%,屆時在2000年時購入電盈的朋友便可望重返家鄉了。
美國投資大師PeterLyncn亦只是談論尋找four-bagger、ten-bagger,即上升4倍及10倍的股份,相信Lyncn亦不敢奢望找到上升20倍的twenty-bagger的股份。從電盈例子可見,止蝕非常重要,此乃極之昂貴的一課!
至於港股在過去11年,由1994年5月1日至2005年4月30日,單以恒指點數計算(不包括其間可收取的股息),港股由1994年5月1日的8900多點,反覆上升至本年4月底的13900多點,累積升幅為5000多點,看似升幅不俗,但若以複式利率計算,港股在過去11年的每年平均升幅亦只是4.15%而已,真是吸引力平平。
同時,從港股在過去11年的表現來作參考,大家還是不宜對閣下的MPF有太大期望,否則屆時可能會失望而回。
另一方面,若以1994年5月1日至2005年4月30日恒指的收市價計算,港股在過去11年的升幅確是不太吸引。可是若換另一個角度卻又不同,附圖可見,恒指在過去11年是處於一個頗大型的上落區,高位大約為17000至18000點,低位則為6000至7000點,其間兩個大升浪的運行時間分別為:
(1)1995年1月的6890點至1997年8月的16000多點,共上升了32個月。
(2)1998年8月的6544點至2000年7月的18000多點,共上升了23個月。
基本上,在一大型上落市,以中線(大約2年期)的買賣策略,可能較超長線持有為佳。
篇幅所限,下周再談。最後,筆者早前手痕,吸納了一點電盈。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