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經常導致院舍爆發傳染問題的疥瘡,若處理不當或延誤治療,一些免疫系統有嚴重毛病的病人,會容易演變成挪威型疥瘡,屆時傳染情況將更嚴重。患者身上會有數以萬計的疥蟎,皮膚嚴重角質化及變厚,不停脫皮,接觸患者有機會被傳染,若一個院舍有人患疥瘡,通常也會傳給其他院友。 記者:梁洵瑜
本港過去三年安老院舍爆發疥瘡個案有上升情況,衞生署發言人稱,在○三年有九宗,涉及一百零三名患者;去年有四十二宗,涉及三百二十六人;今年至今有十五宗,涉及七十三人。
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說,疥瘡雖屬常見傳染病,尤其容易在院舍或醫院爆發,但若沒有適當處理或治療患者,不單容易散播,一些免疫力低、老人及長期卧床無活動能力的人士,更容易惡化為挪威型疥瘡,屆時情況會更嚴重。
黃世賢近年曾治療過一名八十六歲安老院老婦,入院時身上多處包括面部、頭部、手、腳等皮膚均出現嚴重變厚及脫皮,患者在一年前已出現皮膚病,但被私家醫生診斷為皮癬及濕疹,治療無效,在入院前一個月皮膚病惡化。當院方把患者的皮膚培植細菌時,罕有地在培植用的葡萄糖琼脂上發現無數足印,由於以往從未在培植細菌時看到足印,故證實是導致挪威型疥瘡的疥蟎足印,相信在患者身上有上萬計的疥蟎。
病人經確診及處方苯甲基苯甲酸鹽疥瘡乳劑及清洗皮膚,四周後完全康復,皮膚回復正常。黃世賢稱,一般患者的疥瘡主要長在手指間、手腕、臀部、肘部、腹股溝、乳頭及下腹等位置,不會在頭部或頸部,但挪威型疥瘡則會長在頭部及頸部;雖然患者未必會因疥瘡致命,但會感到相當痕癢,若有傷口也有機會受細菌感染。
導致疥瘡的疥蟎非常細小,肉眼看不到,雌性疥蟎會鑽進皮膚的表皮層,挖掘隧道在內產卵,三、四天孵化為幼蟲,但挪威型疥瘡的疥蟎數目特別多,一個患者身上或有上萬計蟎蟲,接觸患者容易受到傳染,其次是患處的皮膚也特別容易變厚脫落,令疥蟎布滿在床單上,故院舍應特別注意及處理患者衣物和床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