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在昨天與胡錦濤會晤後,今天結束大陸行。擾攘了大半個月的連宋相繼「登陸」,在台灣引起了政壇的動盪,陳水扁對連宋一時開罵,一時祝福;而他這個「台灣之子」與號稱「台灣之父」的李登輝,更是罵成一團。阿扁的民望直線下降。
中共在這次以元首級的高規格接待連宋,得到了甚麼好處呢?除了造成對台灣獨派政治勢力的孤立之外,實際上根據民調,台灣民眾支持統與支持獨的比例仍沒有改變,而五成多的民眾仍是支持維持現狀的中間派。估計台灣內部的政治板塊,會因連宋登陸而導致向中間路線推移。
北京在這次接待連宋中,得到的最大好處,是在國際上緩和了制訂《反分裂法》的負面影響,胡錦濤不失時機地與美國總統布殊通了電話,電話中他當然絕口不提美方一直反對的《反分裂法》,只是向布殊說明台灣反對黨領袖們歷史性訪問中國大陸,儘管布殊敦促胡錦濤繼續與「台灣合法程序選出的領導人」陳水扁接觸,但至少北京表達了推動兩岸和平的善意,多少改善因《反分裂法》而帶來的「非和平」形象,算是得分了。
在中共內部權力較勁中,胡錦濤通過對連宋的高規格接待,在鞏固權力方面,也得了分。台灣問題一向是中共最高掌權者親自過問的事務。鄧小平、江澤民都在他們掌權時直接領導對台工作。
江澤民在十六大之後,仍戀棧中央軍委主席的權位,所持的理由就是他提出的「江八點」是對台工作的指導文件。其後,他又在軍事會議上表示「局部戰爭仍有可能發生」,「台海是需要軍隊嚴加戒備的地區」,以此來強調軍隊工作的重要以及軍隊非江領導不可。
去年江在元老的壓力下「全退」,其後胡錦濤一方面通過制訂《反分裂法》,來取代「江八點」在對台政策上的指導作用,另方面就實現了連宋來訪,顯示江主政時沒有做到的「國共會談」,在胡主政時做到了。
由於連宋在大陸都表示反對台獨,對於不了解台灣內部政情的中共廣大幹部來說,會認為這是胡錦濤的「政績」,從而使胡的權力地位趨於鞏固。
通過連宋來訪,胡政權取得以上成果,但也要付出代價。
在胡與連宋的談話中,都不提《反分裂法》,不提使用武力,也不提一國兩制。儘管這不是意味這些讓台灣人不中聽的話以後都不會再提,但除非中共要把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與台灣在野黨的較好的關係,再予以踐踏,否則日後再講這些話的可能性會較低。
另一代價是連宋分別在大陸提到中華民國,而中共予以啞忍,這就意味着中共即使在與台灣反對黨的交手中,也有不能不默認「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的傾向。但卻又不能讓「中華民國」這四個字在大陸傳媒出現,因為這對中共政權的正統性,是一個挑戰。
過去幾十年,中共都不遺餘力地醜化國民黨,並把中共在大陸推翻國民黨的統治稱之為「解放」,現在居然讓國民黨主席風風光光地來訪,還給予元首級待遇,大陸老百姓豈能不對中共幾十年的宣傳打上大問號。
連宋在中國大陸的表現,儘管在台灣、甚至在香港都有人批評,但若與內地高官的那種套話連篇的講話相比,就好太多了。再經過民眾想像空間的美化,在內地網絡上,幾乎是一片溢美之聲。
連戰在北大演講時所提到的蔣經國推動的台灣「民主化工程」,宋楚瑜在清華演講時強調的「台灣意識」,對內地民心所造成的影響,雖然不是顯性而是隱性的,不是直接而是間接的,但都不可低估。
不過,對於一切都只顧眼前、都只講權宜的中共政權來說,隱性的、間接的對政權的影響,都顧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