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六部門解畫 無人須負責<br>塞車災難廖秀冬道歉拒認錯

領六部門解畫 無人須負責
塞車災難廖秀冬道歉拒認錯

【本報訊】本周一九龍區災難性大塞車引發民怨四起,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昨正式向市民致歉,並即時成立專責小組調查塞車事件,但她堅持九龍區三條主幹道同時發生意外,塞車無可避免。她表示,各部門並無掉以輕心,亦已盡了全力。 記者:麥志榮、謝明明

廖秀冬昨聯同六個相關政府部門,包括警方、運輸署、屋宇署、路政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天文台代表召開記者會,交代周一九龍區大塞車事件,記者會甫開始,廖秀冬即表示,「就大塞車引致市民不便,為此代表政府向大家致歉。」

成立專責小組調查
她承認,事件顯示整體應變工作有待改善,當局決定成立一個專責小組,調查大塞車事件及是否有人需要負責,並會提出改善建議,包括檢討各部門處理嚴重交通事故的角色、加強協調及改善向公眾發放消息的方式等。專責小組由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鄭若驊出任主席,下月可完成報告。
對於市民指摘當日發放大塞車的警告不足,廖秀冬承認,當日的發放塞車警告不夠清晰,一直沿用的「非常繁忙」及「嚴重擠塞」等交通擠塞警告字眼未能引起市民注意,當局會作出檢討,例如可以發布由A點至B點所需交通時間,提醒市民改變行程。

擬藉短訊發放訊息
她又表示,當日曾考慮利用手機短訊方式發放大塞車訊息,因考慮到同一時間發放短訊會令電訊網絡癱瘓而放棄,但事後檢討,並非所有市民都聽收音機,當局會再考慮發放手機短訊的可行性。
廖秀冬又暗示當日並非每一間傳媒機構都有協助發放塞車訊息,「請傳媒發放係幫手,唔係義務,如果佢哋覺得唔重要,可能不發放,會考慮變成必然要發放。」

「不能希望唔塞車」
運輸署署長霍文亦表示,當日塞車訊息未能廣泛發放,目前颱風及暴雨時,市民都會留意電台廣播的警報,他們會研究設立一個類似的交通擠塞警報系統。
對於大塞車是否人為錯誤造成的問題,廖秀冬多番強調,「三條主幹道同時發生意外,以香港咁繁忙的城市,一定會塞車,不能希望唔塞車!」她又稱,各有關政府部門均已盡力處理這次罕見的大擠塞,部門間互相溝通亦無問題。
因大塞車而損失慘重的運輸業則不滿意廖秀冬的解釋,市區的士司機聯委會主席郭志標批評,「廖秀冬道歉根本無誠意,只係慣性道歉」,當局封路前理應該先策劃好疏導的措施,當日的士生意大受影響,部份人「連車租都蝕埋」。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劉江華則擔心,未來可能再有突如其來的事故引致大塞車,政府有需要在完成報告前,加強運輸署的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的權力,例如加入保安局人員以協調警方、消防處及其他部門作應變措施。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鄭家富表示,希望政府盡快完成大塞車事故報告,並推行改善措施以應付日後大型活動,例如本年底舉行的世貿部長級會議,應確保不會再發生類似事件。

太子道東周一發生塌棚架意外,警方最早到場封路指揮交通,屋宇署人員則在三小時後才到場處理。 資料圖片

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局長廖秀冬昨就周一的嚴重交通擠塞向公眾致歉,但強調意外連生,「不能希望唔塞車」。 黃建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