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瑜昨日在演講提到,以理工科見稱的清華大學,「造就了像胡錦濤先生和許許多多將近三百位的副部長以上黨政要員和文法商、科技精英,持續推動整個中國的改革開放。」這所與北京大學齊名的頂尖學府,一直是內地高官的搖籃,近年也吸引不少世界政、商、學術文化界要人前往訪問和演講,包括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和英國首相貝理雅等。
傳統上,清華重理工科,北大則以人文學科見稱,內地官場以往較重用理工科出身的精英,因此歷年來在省部級官員中,「清華幫」人數較「北大幫」多。在現屆中共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中,胡錦濤、吳邦國、黃菊和吳官正四人都是清華校友,也都具「工程師」職銜。有人戲稱中國官場為「大清帝國」。
在台灣,清華大學在一九五五年於新竹巿「復校」,多年來也培養了數以萬計為台灣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精英,因此宋楚瑜稱:「清華這個學校,我們用十六個字來形容『一塊招牌,兩間店面,殊途同歸,自強不息』,這不正是兩岸當前的一個縮影嗎?」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