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國上周公布石油庫存錄得6年來最高的3.27億桶,可是油價不跌反升,主要原因是油組(OPEC)透露,基於目前該組織之生產量已接近極限,撇除產量不穩定的伊拉克,10個成員國的每日產出已高達2820萬桶,超出原先估計的2750萬桶上限,若加上伊拉克正常產出約200萬桶,則是卡特爾(cartel)25年來的最高產出水平,故下月在維也納舉行的例會,將不可能提出增產建議,誘發油價重上52美元1桶水平。
然而油組的言論是否值得相信,背後有否其他動機,若以不知就裏的局外人去胡亂揣測,似乎不切實際,倒不如搜尋些可掌握的數據作衡量標準,測其去向或更為可靠者。從紐約商品交易所數字顯示,截至5月3日為止的一個星期內,持有遠期(石油)長倉合約由2.6萬張,大幅減少至8400張,這反映了甚麼?
根據德意志銀行研究部分析,由於遠期期貨與近期期貨價之差距早前不斷擴闊,換言之遠期合約價愈扯愈高,近期合約價則卻步不前,形成轉倉(沽近期買遠期)的成本增加,遂打擊投機意欲,況且全球經濟呈放緩迹象,加息周期又未完未了,油價上升空間有限,賭上不難變成「倒米」,炒家或會平倉了事。
事實上,正如本欄一直強調,油價不斷攀升,雖然歸咎於「巨龍」需求急增所致,但是推波助瀾,幫手炒上的成份卻不容抹煞,有錢搵,誰會執輸?有市場專家指出,退休基金早於兩年前已意識到石油供求可能失衡而導致價格持續上升,遂買之哉,今天形勢不同,若開始unwindposition,油價不難逐步回落,苟如是,則本欄訂下的50至60美元範圍或有修改必要!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