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署設計,現時領綜援的單親家庭,子女滿六歲得出外工作每周滿八小時。普通打工仔一天工作,經常都會超過八句鐘,綜援單親家長不用為保飯碗超時搏殺,比普通打工仔幸福。但單親人士少個partner照應,又只得一對手,寬免是應該的,一周八小時,照計不算苛刻。連一天一句鐘也懶得勞動,諸多挑剔,說不過去。
全職單親家長不是職業,正確來講是無業。無業而能領取比低收入工種工資好的綜援金,計過條數,除笨有精,試問怎能叫這些家長重出江湖為五斗米折腰。政府包食宿易利妥,例如一個四人綜援家庭,領到近萬元,學者說這是陷阱,易入難走。這樣「筍」的陷阱,怎麼就只有這些唔使做有錢塞入袋的人遇上,捱生捱死睇老闆面色為兩餐損盡個人尊嚴的勤勞小人物,卻偏偏遇不上。陷阱是假,懶精樂園才真。拿綜援到布吉度假那對「海嘯」夫妻就是搵丁人辦。
批評政府變相削綜援是無人性的抗議團體,很可能會罵我涼薄。罵街無益於社會,生三個只會分薄其他真正有需要的家庭,自己照舊脫極仍貧。扶貧這回事,不是上街示威斥責政府殘忍就成事的。單親綜援家長多是師奶,師奶發起互助,組成家務小團隊,互相照應六歲的兒童(大到十三、五歲還要看牛?講都冇人信),讓家長放心外出工作,社區盡量介紹區內的家務清潔時鐘工作,讓低學歷低技術的家長也能勝任。單親綜援家庭互相關照,低收入也是收入,靠自己好過靠老公或者阿公,事關兩個都唔保險。單親家庭其實不構成綜援開支的沉重負擔,政府放過大食懶,先揀婦孺仔乸開刀,欺善怕惡,又係幾抵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