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宗塌棚架事件引發近年最嚴重大塞車,交通癱瘓十小時,事發後第三天,各有關政府部門才召開聯合記者會向公眾交代,但各部門在記者會上仍是各自表述,無法提出圓滿的解釋,數十萬受大塞車影響的市民連日來提出的種種質問,在記者會結束後仍然是充滿疑問。
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馬維騄在記者會上說,警方在周一中午十二時四十二分接報太子東道發生塌棚架意外,警員已第一時間到場,由於人命安全最重要,所以首先通知消防處,搜索是否有人被困。
到下午二時,警方按既定程序透過二十四小時運作的綜合電話查詢中心通知屋宇署,當時警員憑經驗初步評估,認為可以在兩小時內清理現場,但經屋宇署人員視察,認為需封閉四條行車線,所以交通需改行彩虹道,事件中警方九龍總區共出動了一百五十名交通警員疏導交通。
不過,對於為何大批市民投訴在塞車樽頸都不見警員蹤影,馬維騄並無解釋。
屋宇署署長鄔滿海說,根據紀錄,屋宇署人員是在下午三時零八分才收到綜合電話查詢中心通知,到四時二十分到達現場,他無法解釋為何遲了一小時才收到通知,而有關人員亦因為大塞車而要一個多小時才趕抵現場。他指出,屋宇署的首要工作是樓宇安全,由於大廈二十七樓以上有鬆脫的棚架,必須加以鞏固,隔鄰大廈亦有捐毀的冷氣水塔支架,需要清拆。他們決定由大廈維修承建商的工人負責緊急鞏固及清拆工程,是由於承建商更熟悉環境,工程會更快捷,承建商派出十至二十名工人施工,鞏固棚架工程於周二凌晨三時完成,凌晨五時完成清拆支架工程,於是重開兩條行車線,但他無法解釋為何工程需要十多小時才能完成。
運輸署署長霍文表示,對於每次大型事故都會啟動的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大家都有誤解,中心的作用只是監察及聯絡,並無權力指揮其他部門,各部門都會各自擔當自己的工作。他說,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在下午一時半至二時已將大塞車的訊息通知傳媒、巴士公司、各部門及教統局,而在四時零九分已發出呼籲市民改乘地鐵的訊息,五時三十七分呼籲市民不要駕車過海,應改乘鐵路,但可能由於之前一星期中心多次發出紅隧會塞車的警告,結果都沒有出現擠塞,令市民忽略了當日的警告。
不過,霍文並無解釋為何中心當日整個下午至晚上都沒有實施任何疏導交通的應變改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