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鹽量超世衛標準一倍 易引發致命疾病<br>港人愈食愈鹹

攝鹽量超世衛標準一倍 易引發致命疾病
港人愈食愈鹹

【本報訊】香港人愈來愈愛吃得鹹。一項調查顯示,港人近年鹽份攝取量不斷增加,去年較十多年前上升百分之二十五,攝鹽量每日達十克,較世界衞生組織建議超標一倍,但華人體內卻缺乏有效排洩過量鹽份的機制;醫學界指港人常出外用膳,故進食過多高鹽份食物,而攝取過多鹽份會引致高血壓、中風、心臟衰竭、腎病及胃癌等致命疾病。 記者:翁煜雄、譚暉、林社炳

中大醫學院於一九八九至九一年、九六至九八年,以及二○○○至○二年,分別研究了一百二十六名、五十八名及一百零三名約四十歲的港人鹽份攝取量,發現每日攝取量由八克增至九點四克,再升至九點九克,而去年攝取量料已達十克,較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攝取量五至六克,超標一倍,該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陳恩強直言:「多到得人驚!」

生活繁忙常外出用膳
陳恩強說,過量攝取鹽份會引致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及腎病等,而食太多鹽的兒童將來患高血壓等疾病機會更大。另外,食環署資料顯示過量攝取鹽更會導致胃癌。他指出,全球約兩成六成年人患高血壓,至二○二五年會升至兩成九,中國患者屆時會有兩成七人,預料本港的比例更高:「香港人食嘢重鹹過內地人。」
陳恩強續稱,研究觀察部分有關人士食高鹽份食物後的尿液,發現尿液內無足夠由腎臟製造出來的多巴胺,顯示華人未能有效排去過多鹽份,「所以我哋更加唔應該食咁鹹!」
他說港人生活繁忙,常需出外用膳,而食肆菜餚多屬高鹽食品,「一包味精已經包辦成日鹽份攝取量!有啲(顧客)叫人落少啲鹽,但嫌淡加調味料,都係咁弊。」此外,港人亦愛吃含高鹽份的薯片等小食。
陳恩強說,高脂肪、飲酒、壓力及缺乏運動等亦是高血壓成因,「叫香港人冇壓力、做運動?難過登天,但唔該食少啲鹽!」而每日攝鹽量減至六克,可將中風致死個案減少三成,心肌梗塞死亡減少兩成。

研究顯示,全球鹽份攝取量最高地區是巴哈馬,每人每日攝取十五至二十克鹽,最少是印地安族Yanomamo,差不多不吃鹽,高血壓患者極少;本港與美國相近,陳說:「但美國人開始食少啲鹽,我哋反而愈食愈多!」
腎科專科醫生兼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說,高血壓會令全身血管逐漸硬化及收窄,導致通往身體其他器官的血液減少。當腎臟所需的血液不足時,腎臟細胞會缺氧壞死,造成腎功能衰退或腎衰竭;若足部血管硬化,患者步行時即會感到痛楚,嚴重須切除雙腿。

多吃蔬菜有助減鹽份
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營養部統籌經理駱玉鳳說,六克鹽份量約一點二茶匙,即二千四百毫克鈉(鹽的主要成份),而每日吸收鹽份,達八成來自加工食物,如近期興起的韓國泡菜,故應留意該類食品含鈉量。
她又說,蔬果所含的鉀質,能減低人體吸收的鹽,故每日緊記「2+3」貼士,即吃兩個水果及三份菜,或兩份蔬菜及三個生果,每份熟菜約為大半碗至一碗。她說,以白粥、瘦肉作早餐,以白飯、雞肉及蔬菜為午、晚餐,並減少鹽份調味料,便可達至建議鹽份攝取量。

市民喜歡外出用膳的習慣,是引致攝取過高鹽份的原因之一。 資料圖片

陳恩強說港人每日攝取鹽份達十克,較世衞標準超標一倍。

市民心聲
盡量少食
Charles(中七學生):「屋企人遺傳有血壓高,所以我自己盡量唔會食咁鹹。朝早喺快餐店食早餐,都只會灑四分一包鹽。」

市民心聲
無鹽不歡
Henry(雲石打磨工人):「食炸薯條唔落啲鹽,好似少咗啲嘢咁。我知道食五色菜有助健康,但通常飯盒只得兩條菜,如果盒飯菜多肉少,就好似好唔抵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