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名言:混合式債券長線可取

投資名言:混合式債券長線可取

一如市場預期,聯儲局於上周再度加息25點子,把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上調至3厘。自去年6月至今,聯儲局已8度加息,累積加幅合共200點子,雖然短債孳息上升,惟中長期孳息卻未有跟隨,5年期美國國庫債券孳息日前收報3.98厘,與去年首度加息前夕相若,而10年期孳息則收報4.27厘,較去年加息前夕的4.74厘反而下跌了約47點子。換言之,在過去1年,若投資中長期債券,在收取了票息之餘,同時亦能達到了資本增值的效果。

短息上升,中長期債券孳息卻下降,因此孳息曲線(yieldcurve)變得平坦(見下圖)。中長期國債孳息水平,基本上是與通脹前景掛鈎的。在預期通脹受控的情況下,筆者相信聯儲局將維持循序漸進的加息步代,聯邦基金利率在未來1年將在4厘附近見頂,而長債孳息的走勢則會與過往1年相若,即10年期孳息會大致上維持在4至5厘之間,甚至在更窄的幅度上落。在未來數個月,預期孳息曲線將保持略為平坦,或因短息進一步上揚、通脹進一步受控而變得更平坦。
除了聯儲局加息之外,上周亦有不少消息令債券市場出現波動,當中較為市場關注的,是美國財政部表示考慮重新發行30年期債券。
不少投資者擔心,若美國再度發行30年期債券,長債供應將大幅上升,投資者將有更多的選擇,部份資金或許會由10年期國庫券及其他高評級的官方機構債券轉投30年期國庫券,因此,消息一度令長債表現受壓。

基本因素決定孳息
然而,過往的債市表現顯示,上述想法未必是正確的。美國於2001年10月停止發行30年期債券,理由是當時的財政錄得盈餘,由於估計盈餘會持續,財政部遂於2001年10月31日宣布停售30年期債券。當時市場反應甚為雀躍,認為供應減少將有利長債表現,因此,30年期美債當日錄得14年來的最大單日升幅,孳息更由5.2厘下挫至4.87厘,而翌日孳息更進一步下跌約10點子。不過,隨着消息逐步消化,投資者再度把焦點投放在通脹、經濟增長等基本因素之上,30年美債孳息於兩星期後即重上公布停售前的水平。
筆者認為,債券供應對市場的影響僅屬短暫,當消息被市場消化後,孳息去向仍將由基本因素所決定。因此,即使美國落實再次發行30年長債,投資者亦毋須過份擔心債市表現。

高息債券息差擴闊
至於高息債券方面,估計隨着美國息口持續上升,高息債券(尤其是新興市場債券)表現將比較波動。高息債券與國庫券息差自3月中開始擴闊,由約300點子水平反覆擴闊至近日的423點。雖然如此,兩者的息差仍較過去5年的平均值為低。
與過去兩年不同,現時若投資高息債券,目標應以收取高息為主,而非資本增值。在現時的市況下,投資者可考慮透過混合式債券策略來參與債市投資。所謂「混合式債券策略」,是指持有一籃子包含了不同年期、評級、發債人、發債地區及貨幣等定息工具組合,並且可以同時因應市場環境變化而靈活地調節組合內的各項投資比重。
此類基金組合的核心部份,一般為高質素的政府債券、按揭抵押債券、投資級別的企業及機構債券。此部份可於市況波動或經濟放緩時,提供穩定票息及作避險之用,並有助降低組合的整體波幅。組合的另外約3至5成資產一般會投放於高收益、新興市場或非美國債券,此部份提供較高息率,於經濟向好或信貸環境改善時,能有效提供較高的資本增值潛力。
長線來說,混合式債券基金可為投資者提供較吸引的票息回報,而同時把波幅控制於較低水平。以市面上1隻混合式債券基金為例,組合平均信貸評級達投資評級以上的A級,平均存續期約5年,而息率則接近6%,基金於過往3年平均每年回報達8.7%,而平均年波幅則只有5.7%,適合一般欲追求定期收益、但又不願意承受太大價格波動的投資者。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