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兒時志願 盡獻關懷愛護<br>好護士對待病者如家人

實現兒時志願 盡獻關懷愛護
好護士對待病者如家人

【本報訊】「小學時爸爸過身,醫生同護士都冇話畀我聽乜嘢事,爸爸死咗我都唔知……我決定大個要做護士幫人,重要做一位關心埋病人身邊親人嘅護士。」今日是國際護士節,鍾玉蘭實踐了兒時志願,二十年來對病人及家屬關心有加。 記者:黎國剛、陸羽平

鍾玉蘭任職護士二十年,現為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科外科資深護士。這些年來,她照顧病人,也關心病人的親友。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九八年一名九歲女童腸道潰瘍失救,其父母一度埋怨院方搶救不力。
鍾玉蘭憶述:「當時我只係陪住呢對父母,聽佢哋宣洩,我唔識點安慰佢哋,但佢哋會當你係屋企人咁,乜都同你講……到後嚟佢哋重將女兒嘅器官捐贈畀醫院。」
入行二十年,大埔醫院精神科護士長袁明基十分珍惜與病人的關係:「十幾年前我上門探一位精神分裂症病人,最初佢淨係望住個窗,慢慢佢開始同我講嘢……後來我足足探咗佢三年幾,佢重結埋婚,喺佢哥哥間五金舖工作。每年十二月佢都會寄間五金舖印嘅月曆畀我。」

布吉當義工最難忘
護士不獨留在醫院救急扶危,他們在世界各地也留下不少足迹。任職伊利沙伯醫院婦產科護士的周潔輕,在世紀海嘯後到泰國布吉當義工,協助尋找在當地失蹤的港人,當時她在醫院見到一位在死亡邊緣掙扎的十歲香港菲裔女童,全身皮膚潰爛、身上插滿喉管,結果女童在三日後的生日當天死去。「以前喺工作時見到會覺得好平常,嗰陣時望多一眼都會想喊。」在三十多年的白衣天使生涯中,這一幕教周潔輕最為難忘。
為慶祝護士節,多間大型購物商場舉辦相關活動,也向護士提供不同購物優惠。

護士節紀念南丁格爾
五月十二日國際護士節是紀念「護士之母」南丁格爾。一九一二年國際護士理事會倡議世界各國醫院和護士學校以南丁格爾的出生日期定為國際護士節,紀念這位英國護理學先驅、人類護理事業的始創人。隨後世界各地舉行紀念活動,目的在於激勵廣大護士及發揚護理事業的光榮傳統,以「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病人,做好治病救人的工作。

一群三至七歲、來自不同國籍的小朋友,以他們純真的角度及豐富想像力,繪出心目中白衣天使的形象,作品由即日至十五日在時代廣場展出。
李家皓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