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氣回暖,加上連日來傾盆大雨,導致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活躍起來。食物環境衞生署錄得的誘蚊產卵器指數由三月的零水平,升至上月的百分之三點四,其中薄扶林的指數最高,達百分之二十二點六警戒水平。有傳染病專家預期,本港蚊患將隨着天氣愈來愈熱而漸趨嚴重,不排除將出現零星登革熱個案。 記者:陳倩雯
食環署昨公布反映白紋伊蚊普遍情況的誘蚊產卵器指數,發現全港三十八個進行監察的地點中,有十八個地點的分區指數較三月份的零水平均有上升。薄扶林的分區指數最高,達百分之二十二點六,即一百個擺放在該區的誘蚊產卵器中,發現有二十二點六個器皿有白紋伊蚊滋生。食環署警告這是今年首次錄得達百分之二十至四十警戒範圍的分區指數,表示該區居民及有關部門須進行特別滅蚊行動,包括清除積水或以殺蟲劑滅蟲等。
新界部份地區如大圍、粉嶺、元朗市中心、大埔北及天水圍也錄得較高的誘蚊產卵器指數,達百分之八點九至十九點二不等。七個口岸監察地點中,則只有赤鱲角機場的誘蚊產卵器指數由三月的零水平升至上月的百分之零點三。
負責薄扶林置富區地區事務的南區區議會副主席朱慶虹認為,該區蚊患最近轉趨嚴重,他認為這或與有人在薄扶林郊野公園非法耕作有關,要求政府積極杜絕,並加強在區內除草及滅蚊。不過,居於薄扶林沙宣道香港大學宿舍的一名港大職員楊小姐表示,並不覺得上月的蚊患轉趨嚴重,相信是因為大學有定期進行滅蚊措施所致。另一名居於同一宿舍的港大醫學院學生孔力生稱,不感到最近多了蚊子出沒。
食環署顧問醫生何玉賢解釋,溫暖潮濕的季節令白紋伊蚊轉趨活躍,誘蚊產卵器指數正反映蚊患問題急劇變壞,市民應保持警惕及加強防治蚊患工作,包括清理花瓶及花盆積水、淤塞渠道及不平地面等。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說,蚊子在攝氏二十度以上的環境下漸趨活躍,蚊卵開始孵化為成蚊,成蚊產卵數目也增加。他預期隨着雨水漸多及氣溫上升,五月及六月份的蚊患情況將更嚴重,呼籲市民積極滅蚊。
他又提醒市民,由於蚊子可依附在人體或交通工具而被帶到其他地區,所以即使居住地區的誘蚊產卵器指數低至零,也不代表不受蚊患威脅。本港周邊地區如菲律賓、台灣及泰國等的登革熱個案最近都有所增加,故不排除本港將出現零星感染個案。
此外,食環署最近在元朗、屯門、西貢及北區均收集到可傳播日本腦炎的三帶喙庫蚊成蚊樣本,但全部樣本不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