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樂不為 - 蔡瀾

何樂不為 - 蔡瀾

菲律賓家政助理已成為奇貨,他們都跑到薪水更高的歐洲去工作,代之的是一批印尼少女。
生意人腦筋轉得快,趕緊在她們聚集的維園附近開了多間雜貨店、滙錢的小攤位,和一間家鄉菜的茶餐廳。
九龍城街市二樓的1260舖,先開了一檔賣雜貨的,生意一好,把隔壁幾個舖位也租了下來,成為一個大包圍。
這家叫「富榮東南亞食品」的小機構由印尼華僑謝太經營。她認識了對面雞蛋專門店的老闆,鼓勵她來這裏開張,並傳授了她不少做生意的秘訣,像小單位舖租不貴,一定要下重注一連幾檔,才不會被別人看到有利潤,來開同樣的。
這些攤位中賣的印尼物品,應有盡有,還開了個小食檔,做地道的香蕉葉包糯米等小菜,等於是印尼麥當勞。

當一個人離鄉別井時,最想見到的就是自己用慣的東西,像肚子一痛,我們寧願買保濟丸或濟眾水,而不光顧外國瀉藥,就是一個例子。印尼家政助理在那家店光顧的,還有當地製造的化妝品。
徐勝鶴兄和我都在新加坡長大,小時接觸的印尼食物甚多,看到雜貨店中賣的蝦片,即刻購下,印尼蝦片叫為Krupuk,是天下最好吃的,名牌有Aloha和Ny.Siok,炸出來的蝦片又甜又香。又見有種叫「燕球商標」的大菜精,印尼人叫為
agar-agar的,馬上買回去做甜品。
九龍城街市的印尼店不斷地擴充,印尼家政助理有些文化水準甚高,今天去,看到他們開了一個電腦檔,加上一個
web-cam,可以和家鄉的家人友人通訊,又能看到對方,比花長途電話費便宜得多。
又能賺錢,又可以造福這群來自遠方的客人,何樂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