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筆者選二十世紀的「世紀金句」,那麼筆者的首選是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在小說《動物農莊》中的一句:「所有的動物都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縱貫整個二十世紀,人類追求的理想就是「平等」。平等理想的體現,曾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共產主義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每一個人的所得都是一樣的。社會主義是「各盡所能,各得所值」,也就是每一個人只能憑他付出的努力去取得報酬,用錢來賺錢這種方式是社會主義追求者不能接受的。
自十九世紀末社會主義思潮興起以來,如馬克思所說,共產主義的「幽靈」就在歐洲徘徊。所有崛起的政治勢力,都以平等為號召。
在今天,人們回顧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會發現希特拉的興起,是在一九一九年參加「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開始的,他在一九二○年對這個黨進行改組,並任黨魁。這個黨簡稱國社黨,又叫納粹黨,納粹即Nazi,是德文「國家社會主義」Nationalsozialist的縮寫。不用說,希特拉參加這個黨,是要追求社會主義平等,或以社會主義平等來號召人民。但當他掌握權力之後,他在「所有的動物都平等」的口號之下,就加上「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了,「更平等」的動物是日耳曼民族,其他動物就是猶太人。
也就是說,他以「所有的動物都平等」為理想,去號召民眾和追隨者,在取得政治勢力之後,就實行「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一九一七年俄國十月革命,追求的也是「所有的動物都平等」,但列寧、史太林掌權後,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專政者是自稱「無產階級先鋒隊」的共產黨人,他們「比其他動物更平等」。共產黨人中又以掌最高權力者「最平等」,他們享有特權,過奢華生活,而所有的百姓就陷入「均貧」。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乞丐最平等」。所有追求社會主義理想的國家,人民都逐漸地享有這種丐化平等。而這些國家的掌權者,都變成「更平等」的特權階級。蘇聯本身如此,它解放了的東歐國家如此,中國、北韓、古巴也莫不如此。
中國共產黨人,革命時也追求平等,說「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把打敗國民黨稱之為對人民的「解放」。「解放」初期也實行土改,把地主、富農的土地分給農民,並把地主鬥爭致死。五星旗的四顆小星,意味着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與民族資產階級,圍繞着的大星是中國共產黨。幾十年下來,民族資產階級被鬥倒,小資產階級灰頭土臉,接着工人下崗,農民赤貧,在實現丐化平等之後,四小星都黯然無光,只剩下一顆大星繼續照耀,形成了「更平等」的特權階層。
二十世紀就在奧威爾的世紀金句中,走過去了。人類所得到的教訓是:平等的理想,絕不能從分配平等中實現,強行要分配平等,結果一定造就「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平等的理想,應該實現的是機會平等。
機會平等最主要表現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權利人人平等。普選是政治權利平等的體現;李嘉誠的一票,與他的司機的一票,是同等份量的。在機會平等之下,民主政治也會向低下階層提供福利援助,整個社會走向均富。
「所有的動物都平等」,若指的是機會平等,就不會導致「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布殊總統藉紀念二次大戰結束,重申民主價值觀,是有一定意義的。當我們回顧整個二十世紀歷史的時候,更應覺得,民主制度確是人類最值得珍貴的遺產,也是未享有民主的國家與地區應爭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