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不能急於推出小班教學 - 何洋

蘋論:不能急於推出小班教學 - 何洋

剛過去的星期天,約五千人無懼風雨,在遮打道行人專用區集合,然後一路步行往政府總部。這五千人並不是為慶祝母親節而來,他們的訴求只有一個,爭取小班教學。
問題是縱使不少專家曾在小班教學能否提升教學質素這題目上做過大量研究,可是一個普遍為專家學者所接受的答案,無論是正面的或負面的,在今天仍然沒有出現。
就以那小班教學支持者喜歡援引用來支持其立場的一個研究來討論吧。
一九八五至九○年間,一項名為ProjectSTAR的師生比例改進研究計劃在美國田納西州進行。這項研究為期四年,旨在調查從幼稚園到第三班,小班教學能否提升教育質素。
結果顯示在幼稚園階段,在小班受教育的學童的表現較大班的好,而且這差距在往後三年仍然存在。支持小班教學的專家學者因而得出結論:小班教學提升教育質素的成效明顯。
對小班教學成效抱懷疑態度的學者卻對同一結果持不同看法。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院士哈奴謝克(E.Hanushek)便指出,當學童從幼稚園升上高年班時,小班教學的效用不明顯,理由是若小班教學在第一至第三班期間仍然發揮作用,則在小班學習和在大班學習的學生的表現差距,應在每一班別有所擴大,而不是如現時那樣維持在相同的水平。
哈奴謝克因此認為,從ProjectSTAR這項研究中,我們最多能得出小班教學在幼稚園階段有一定作用這結論,而不是像小班教學支持者所說那般,小班教學在任何學習階段均有成效。
既然小班教學的成效至今仍未有定論,急於推行小班教學最終結果可能只是浪費公帑。政府謹慎行事的態度是負責任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