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近視者宜植人工晶體矯視

深近視者宜植人工晶體矯視

【本報訊】激光矯視手術愈來愈普遍,醫生進行手術時會先在病人角膜上切割一片薄瓣膜,過去醫學界一直採用角膜板層手術刀切割角膜瓣,至去年正式引入激光切割技術並予以採用。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學系指,激光切割角膜瓣或會減少出現併發症,但成本較高,而療效仍需進一步驗證,故病人宜先接受詳細檢查,再由醫生建議是否適合接受有關手術。
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系主任林順潮表示,在眾多矯視手術中,現仍以「角膜激光矯視手術」(LASIK)最普遍,到去年本港醫學界正式引入新技術「femtosecond激光」切割角膜瓣;但他指出,現時新技術的療效仍需進一步臨床驗證,所以暫未能判定哪種手術方式較為優勝。

角膜薄多採用LASEK
至於對角膜較薄以致不適合接受LASIK的病人,醫學界近年多採用角膜上皮切割激光矯視手術(LASEK),方法是先用酒精軟化患者的眼角膜,然後再進行激光治療,但對近視高於一千三百度的人士,效果可能不太理想,因此超過兩千度的深近視者,宜接受植入人工晶體的矯視手術。
任職教師的莫女士,左眼及右眼近視分別達二千五百度及七百度,去年在醫生建議下接受LASIK及人工晶體矯視手術。她說:「做完手術睇嘢從未如此清楚過,感覺好似重生一樣。」
中大及醫管局每年都會合作,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有限度矯視服務,但凡八百度以上深近視者,雙眼屈光度數相差三百度或以上的人士,都可致電26323316或26371343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