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理泰
美國史丹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
連戰結束了訪大陸之行,這次行程對台灣的政治生態可能產生以下影響。
首先,這次連戰「破冰之旅」顯已奏效,宋楚瑜的大陸之行也緊隨其後啟程,這兩次訪問客觀上將為北京提供條件,在台灣造成以在野黨催迫執政黨的局面。連、宋以在野黨領袖的身份訪問大陸,尚且達成這個效果,何況陳水扁以執政黨領袖的地位,豈能坐視兩岸軍事衝突一觸即發?台灣選民引頸企盼和平已久,對此現象又豈能袖手旁觀?況且,華盛頓也在催促民進黨政府直接與北京對話,政治壓力朝發夕至,可不是容易打發的。總之,形勢比人強。在可以預期的將來,陳水扁本人或其全權代表也首途去北京,或兩岸政府間進行其他方式的對話,似乎也有可能。
陳水扁從本人利益着眼,多半也不會排斥今後與北京改善關係的可能性。迫於華盛頓的壓力,在其第二任內,台獨之路顯然已窒礙難行。何況,退一萬步說,即使將來台獨僥倖成事,李登輝已拔得頭籌,台灣獨立之父,捨李莫屬,與陳何干?與其冒天下之大不韙,惹來萬世罵名,不如順勢而為,同胡錦濤攜手,穩定兩岸關係,為台灣民眾驅散戰禍。
其次,連戰訪問大陸以後,兩岸關係有所改善,國際評價也多半是正面的,國民黨聲勢日盛。以往數年,在台灣島內政治生態中,民進黨甚囂塵上,國民黨勢力日蹙。這次連戰銳意突破,國民黨終能與民進黨抗衡,爭奪執政黨地位。
泛藍陣營分化現象可能加劇。國民黨既已再鼓餘勇,在重整政治版圖時,對親民黨的依靠會減弱。今年底縣、市長選舉前後,涉及現實政治利益的再次分配,泛藍陣營內部矛盾會凸現。對民進黨來說,如能拉住親民黨,短期足以抑制國民黨的掣肘,長遠而言,有可能維持執政地位。今後親民黨的立場是否有變,端視國民黨高層是否有氣度與親民黨加強整合,以及宋楚瑜是否有說服統合黨內人士的能力。若國民黨無意與親民黨加強整合,而宋又能說服統合黨內從政人士,民進黨就有與親民黨合作的可能;假如宋既不能說服深藍擁宋民眾又無從統合立法院親民黨團,民進黨與親民黨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就無從談起。
最後,筆者預期泛綠陣營分化也將加劇。當初李登輝對陳水扁耳提面命,傳授施政經驗以及向台獨目標邁進的方略,寄予殷切期望。民進黨政府操切行事,幾番交手下來,招致大陸強力反制,險象環生;華盛頓頻頻責怪之餘,國際活動空間日蹙。眼見此路不通,陳水扁難免見機而作,着手另闢蹊徑。李登輝及深綠人士惱羞成怒,嗔怪「孺子不可教也」。此等現象,古哲稱之為「國之不祥」。
估計泛綠陣營分化的結果,將推動多數綠營人士向新中間路線靠攏。民進黨內的傑出人才,如蘇貞昌、謝長廷等人,可能遲早會萌生調整政治路線的念頭。陳水扁想必會預先準備因應措施,反映在兩岸關係的政策上,一條出路是增強協調性,減少挑釁性。這是不待智者而決的。
一旦高層出現這一動向,漣漪必波及中堅階層。綠營不乏足智多謀之士,一旦出現形勢比人強的兆頭,他們也會見微知著,另謀出路。現代社會是快節奏的,既然「變則通」,不如捷足先登。在適當形勢下,也不能排除出現這種局面的可能性。
總之,連、宋兩人先後訪問大陸之行,不久會改變台灣的政治生態。今後泛藍陣營「逢選必輸」的局面可能會改變。台灣島內的政治版圖可能遲早會改變顏色。對此瞭然於胸者,莫過於李登輝了。這也是這位老先生及其左右心中陣陣作痛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