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路太廣 清場太慢 消息不通<br>職業司機力數運輸署三宗罪

封路太廣 清場太慢 消息不通
職業司機力數運輸署三宗罪

【本報訊】窩打老道、九龍塘一帶,以及前往沙田的道路昨日受塌棚、塌樹事故嚴重影響,癱瘓近六小時,被困在路面的駕駛人士既氣憤又無奈,但運輸署的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對此束手無策。多名運輸業界人士發炮力數港府三宗罪:包括封路措施過多、發放資訊系統未作清晰指引,以及清理現場速度太慢,狠批運輸署的緊急應變中心經不起危機考驗,「得分係零」。 記者:譚暉、許偉賢

市區的士司機聯委會主席郭志標指摘,昨日運輸署的封路措施過多,令駕駛人士無路可退,他質疑緊急應變中心未顧及整個路面情況便胡亂封路,「運輸署只係紙上談兵,亂咁點一通,直頭係盲人點路,呢個應變中心都經唔起考驗!」
郭志標舉自己為例,昨午三時左右在何文田勞工子弟學校乘的士到附近的油麻地地鐵站,結果平日只需五至十分鐘的車程,昨日足足花了逾半個小時才抵達目的地。

部門之間乏完善統籌
香港汽車工業學會副會長李耀培亦批評,港府的危機處理出現問題。他指摘港府部門之間沒有完善統籌,例如窩打老道大樹倒塌後,要封閉全線三條行車線的成效令人質疑,「當時要清理現場,話要封閉全部三條行車線實係啱嘅,但之後係咪要繼續封路封咁耐,令到車輛塞死?」他亦指運輸署發放資訊的系統不夠清晰,未能即時指導駕駛者最理想的行車線,令很多人最終誤中重災區而被迫「打困籠」收場。

運署:慣常程序處理
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副主席謝浪則不滿港府清理現場的速度太慢,令路面車輛愈積愈多、導致癱瘓問題惡化。由於交通擠塞嚴重,他昨日被迫在何文田天光道下車,徒步行了十數分鐘到土瓜灣工聯會開會。
運輸署發言人則解釋,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昨日原本集中處理東隧加價引致的三條過海隧道流量問題,但窩打老道突然發生塌樹意外,所以才一併處理。發言人強調,中心處理塌樹引發的交通癱瘓問題時,是按着慣常的程序,一方面與警方及巴士公司保持聯絡,另一方面透過電子傳媒呼籲公眾改用其他路面。
發言人表示,應變中心的職員並非「只係坐着無嘢做」,但應變中心的角色只是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及將最新消息在第一時間向市民發布。

紅隧口昨日下午繁忙時間未見車龍,反而窩打老道入沙田方向的車龍,因九龍塘塌樹,一直塞至紅磡。 梁瑞帆攝

太子道東往觀塘方向,受塌棚影響,交通一度癱瘓。 黃賢創攝

傍晚時分,紅磡漆咸道北的大部份巴士乘客,忍受不了癱瘓的交通,索性冒雨步行改乘其他交通工具。 黃偉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