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球近四成的肝癌病人平均壽命不足半年,香港理工大學科研人員成功研發名為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精氨酸酶(BCT100)的治療肝癌藥物。有病人在接受六周的治療療程後,癌細胞指數跌近三分之一,成功抑制癌細胞擴張。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梁潤松博士希望此藥經臨床測試後,最快可於○七年面世。
母親及兄長都是患肝癌離世的王先生,三月接受BCT100測試,在六周後癌細胞指數跌近三分之一,腫瘤也明顯縮小,癌細胞得到控制。他強調,採用該藥並無出現因化療引起的脫髮、口爛、體弱等副作用,也沒有任何不良反應。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鄭寧民醫生說,預計王先生的壽命只餘四至六周,但採用該藥後,病情已趨穩定。
梁潤松解釋,肝癌細胞依賴精氨酸生長,而消耗癌細胞內的精氨酸可有效抑制肝癌細胞生長。BCT100的主要成份為精氨酸酶,具有分解精氨酸的效能,經過老鼠及猴子的臨床前試驗後,證實該藥可有效消耗精氨酸,而且無不良反應。他又稱,除王先生外,另一名末期肝癌病人在採用該藥後,病情沒有明顯改善,現已停藥。
新藥將於本月在瑪麗醫院給末期肝癌病人進行臨床測試。梁潤松說,現時使用該藥平均每月療程費用為數千至一萬元,他希望經大量生產後可降低成本,預計最快在○七年面世。該藥分別獲得第三十三屆「國際發明及創新技術與產品展覽」和「羅馬尼亞教育及研究部」的特別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