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美專家教路5月換馬

投資學堂:美專家教路5月換馬

筆者在周日的《譚紹興講股》一欄中,以「股神身邊有高人」為題,談到股神畢菲特數十年的拍檔CharlesMunger,指出Munger對畢菲特的投資策略起着頗大影響,有些投資者甚至猜測Munger才是真正的股神。同時,文中亦講到,在上月股神畢菲特旗艦BerkshireHathaway的股東大會中,大批投資者爭相購買Munger剛推出的投資書籍。
由於筆者一時找不到該書的書名,故未能向讀者介紹,很高興在該文見報後,相繼收到多位讀者的email,告知筆者該書的名稱,在此非常多謝。現順道在此一提,告知其他朋友,該書名為《PoorCharlie'sAlmanack:TheWitandWisdomofCharlesT.Munger》,而股神畢菲特更罕有地為該書撰寫序言。
上周筆者曾猶豫好不好完全不談股市,剛巧要一連撰寫兩篇稿(周日及周一),一時想不到其他內容,惟有試一試。幸好隨後多位讀者來email支持,真是非常多謝。

首選落後防守股
踏入5月份,與5月份有關的股市術語,在港股中便常聽到「五窮、六絕、七翻身」,至於美國投資市場,近日亦漸聽到「SellinMayandwalkaway」。根據《BusinessWeek》的資料顯示,自1945年5月至2005年4月這60年間,以美股的指標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S&P500)計算,美股在這60年間,由每年5月至10月這6個月的平均回報為1.5%,而每年11月至翌年4月的平均回報為7%。由此可見,若每年在11月入市吸納美股,而4月底沽貨,則其平均回報明顯優於「5月入市而10月沽貨」這一策略。
可是反觀港股在過去兩年的表現,「SellinMayandwalkaway」此一策略則成績頗差。事緣港股在2004年5月跌至10917點全年低位,此外,在2003年5月,雖不是全年低位,但由於恒指剛在4月底跌至全年低位8331點,其後5月則剛是大反彈的開始,故此,綜合2003年及2004年的情況來看,5月不但不是walkaway,反而是入貨良機。
至於今年5月份又應該採用哪種策略?最近美國S&P的首席策略師SamStovall之建議頗有趣,Stovall指出,今年5月,投資者不妨「SellinMay,butdon'twalkaway」。「SellinMayandwalkaway」的意思是指趁5月高位獲利,沽貨後離場。而Stovall的意思是投資者可考慮趁5月獲利回吐,但不要離場,應該把獲利的資金換馬至其他升幅不大,而防守性較強的股份。簡單來講,其意思即在5月份「換馬」。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