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院管理局正面對嚴峻的財赤及人手流失問題,估計○八?○九年度累積財政赤字高達七十三億元。該局行政總裁何兆煒強調,醫療質素勢將受到影響,非急症的專科門診輪候時間會愈來愈長,市民或要等超過五個月。為挽救近期爆發的醫護離職潮局面,局方決定取消七年專科受訓上限,免受訓醫生被「挖角」。 記者:梁洵瑜、馮永堅
醫管局行政總裁何兆煒昨出席該局研討會時表示,隨着人口不斷老化及市民對醫療需求增加,估計政府每年撥款要按年增加百分之二點二五才可應付;但政府撥款不增反減,今年只撥二百七十二億元,較去年度少九億元,本年度赤字料高達六點七億。
現時三分一的急症室收費及五成住院服務收費,因病人領綜援或有經濟困難而豁免徵收。何兆煒指若未來數年政府撥款依計劃逐年遞減的話,估計至○八?○九年度會出現七十三億元累積赤字。屆時醫療服務會受影響,非急症病人的輪候時間會愈來愈長,專科門診輪候時間或會超過二十一周。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出席同一場合時表示,醫管局現時仍有儲備,但會密切留意其財政狀況,再決定是否向醫管局增撥資源。
此外,醫管局近年的流失率不斷上升,單在去年六至七月已有九十五名醫生及七十七名護士離職,去年全年則有二百五十二名醫生離職;除了資深醫生外,正接受專科培訓的醫生也成為私營醫療機構的「挖角」對象。醫管局將撤銷專科醫生培訓期定為七年的上限,並會制訂新策略應付護士人手短缺問題。
前線醫生聯盟主席尤芳智表示,不少前線醫生認為「喺公共醫院做睇唔到前景」,加上私人機構又較高薪,有受訓醫生離職並不出奇,此乃「醫管局政策造成嘅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