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收到不少讀者電郵,表示希望加入金融界。外面的人想進來,裏面的人想出去,似乎是不變的真理。
成為業界中人,和做一個投資者,絕對是兩個層面的事情。筆者認為自己適合這個行業,卻會奉勸其他人入行前三思,因為頗有機會不學無術,工作一段長時間之後,除了風花雪月之外,便無其他專業知識,可以轉移到其他工作之上。
筆者在一份財經雜誌上有一個讀者信箱,剛剛收到一條提問,因為實在不懂得解答,所以反而拿來這裏作個例子。一名苦主讀者在5.25元重注買泰興光學(389),現在十分徬徨,希望筆者給予意見。
雖然可以預期泰興復牌之後將有強大的沽壓,不過現在任何答覆,都是言之尚早,一切有待復牌的通告,才可以評估情況有多壞,以及屆時的應對策略。十分明白這位苦主的心情,筆者自己也有泰興,部份客戶則有謝瑞麟(417),但在停牌日子,焦慮是無補於事,而筆者亦無謂給予心靈慰藉,又或者危言聳聽,只有一齊留意事態發展。
提出這個例子,是希望指出投資股票其中一個壞處,是相對上十分被動。牌面上筆者認為泰興是值博,亦認同公司的方向,是預計不到今日的情況,其實謝瑞麟的個案更無辜。
愈來愈理解認識的生意人很多都沒有興趣炒股票,而只有興趣發股票的道理,因為兩者之間,可以控制的程度相差太遠。經營一盤生意,在控制的角度來看,是比買股票為佳。
因此對於一個年輕人而言,加入金融界其實並非一條最好的出路,有理想有魄力,不妨考慮依據自己興趣創業,炒炒賣賣相對容易起步,但要有成就,未必比建立一盤生意的難度為低。
筆者不學無術,個性又比較好賭,或者美其名喜歡和市場對弈,所以才適合在這行發展。倘若時光可倒流,泰興未必會收購,筆者也未必會入這一行。這麼多人希望入行,很可能和香港盛行資產炒賣有關,最好的日子已過去,所以選擇前途的時候要小心。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持有泰興光學及謝瑞麟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