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歐戰勝利日,昨日(周日)來到六十周年,歐洲多國都有紀念活動。當年美英蘇結盟粉碎納粹德國統治歐洲的野心,美國總統喬治布殊現在要承先啟後,矢言要將自由帶到世界每個角落,又為美國戰後讓半個歐洲淪入紅色蘇聯控制認錯,說那是「歷史上最大錯誤」,美國不會再為局勢穩定姑息暴政。說的是歷史教訓,但講話實際上觸動了俄羅斯的神經線。歐戰結束六十年,再令起美國消除暴政推動自由民主歷程上跟俄羅斯的對抗。
喬治布殊昨日到荷蘭南部馬赫拉滕的軍人墳場,獻花悼念八千多名長眠那裏的二戰陣亡美軍。他發表演說,指陣亡軍人為自由捐軀,今日伊拉克、阿富汗和黎巴嫩等大中東地區的自由,就有賴新一代自由鬥士爭取。「二十一世紀在我們眼前展開,美國和歐洲正繼續合作,把希望和自由,帶到剝奪希望和自由的地方。」他又說:「恐怖分子的訊息是暴力和恐懼,我們的訊息是對話與和平。恐怖主義必不成功。」
喬治布殊這次來獻花,荷蘭嚴陣以待,派出三千軍警負責保安,封閉空域和多條公路,一萬參加儀式公眾不准帶攝錄機、旗幟、打火機和雨傘進場,當局寧願有雨時派發雨衣。
在荷蘭獻花之前一日,喬治布殊先造訪拉脫維亞。二次大戰歐戰結束對西歐人是解放,對東歐人卻是另一場淪陷開始。在德國投降前三個月,美國總統小羅斯福、英國首相邱吉爾和蘇聯領導人史大林,在烏克蘭的雅爾塔達成戰後安排秘密協定。小羅斯福為確保蘇聯加入戰事,對史大林有很多讓步,包括默認蘇聯對東歐國家的控制,以及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苑波羅的海三國吞併進蘇聯版圖。
喬治布殊在拉脫維亞承認,這是「歷史上最大錯誤之一」,是大國再一次犧牲小國利益。他說:「我們不會重犯錯誤,為追求假穩定而姑息暴政和犧牲自由……我們已上了一課: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犧牲,我們長遠的安全和真正穩定是取決於其他人的自由。」
美國歷史學家布林克利認為,喬治布殊這次認錯比戰後其他總統都要走得遠:「大右派多年來都認為,雅爾塔會議出賣了自由,小羅斯福出賣了幾代人的希望。」
這說法暗合喬治布殊不惜一戰都要推翻暴政的政策,同時也以身作則,希望俄羅斯承認戰時錯誤,向東歐國家道歉。但美國是美國,俄羅斯是俄羅斯。俄羅斯外交部隨即反擊,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想「重寫二次大戰歷史」,說成好像美國從不承認波羅的海三國是蘇聯一部份。
在歷史爭議背後,俄羅斯更關注的是親西方勢力「入侵後院」。喬治布殊在今天啟程訪問歐洲前已批評在俄羅斯門檻前的白俄羅斯是「歐洲最後獨裁國家」,美國會與白俄羅斯人同在,一起確保白俄羅斯明年的大選自由民主。
俄羅斯狠批美國之餘,總統普京上周六拉攏歐盟加強關係,表示「不排除未來合作會緊密得令俄羅斯變得像歐盟成員國一樣」,又說「歐洲出現新分裂不可接受,出現另一道柏林圍牆是可怖的」。他又指波羅的海國家去年加入北約並沒有改善了世界安全。
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