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咁細個做醫師得唔得㗎?」這名病人口中的「醫師」譚子勁外表的確不像一名中醫,但二十六歲的他既是本港首批具大學資歷的中醫,也是全港首個自行開設診所的大學中醫學系畢業生。
譚子勁選擇報讀浸會大學首屆中醫課程,是因兒時患有扁桃腺發炎,西醫說要切除扁桃腺才能根治,但中醫只消幾劑湯藥就令症狀得以紓緩,神奇之處令他不禁對中醫產生興趣。
他強調:「我哋讀中醫又要學埋西醫,連H2N2禽流感都要識。」他形容當時可謂「讀到天昏地暗」,忙得連吃飯和如廁時都在讀書。
苦讀四年,終成為首批土產中醫的譚子勁,是少數能覓得與中醫有關工作的幸運兒。可是這份工作不但要求他應診,連行政工作、推銷、送貨等也「一腳踢」,最終甚至難逃被裁的命運。失去工作後,他眼見本港給予中醫畢業生的工作機會少之又少,因此曾考慮轉行。
但當初認為兒子「讀中醫衰過讀藝術」的譚媽媽,因為不想兒子四年的苦讀成果付諸流水,於是悉數將自己的退休金給予兒子用來開設中醫診所。譚子勁雖然擔心或會蝕掉父母的血汗錢,但開醫館是自己的心願,於是最終都放膽「去馬」,其診所終在去年七月開業。
他坦言:「我試過連續蝕五個月,為咗出糧畀員工,我要兼職教琴。」但最令他難受的,是病人對他的不信任。
他不但沒有氣餒,積極與病人溝通,更到老人院等地方辦中醫講座,又自創健康中醫飲品,免費送予病人以開闢客路,幸而現已達致收支平衡。
本報記者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