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瑪麗醫院骨庫「缺貨」!過去三年只有兩人在死後捐骨,有病人最近更因缺少盆骨供應,需要改用人工關節。香港大學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名譽臨床醫學助理教授何偉業呼籲市民捐骨,幫助有需要的人士。 記者:黎國剛
瑪麗醫院骨庫是本港兩個主要骨庫之一。據該院統計,過去十年只有二十二人在死後捐骨;其中○二及○三年都沒有市民捐骨,去年也只有兩人捐骨,平均每人約捐贈八至十二條上、下肢骨骼。可是,過去十年病人使用捐贈骨骼達到一百九十八宗,平均每次就用上一條骨骼。
何偉業接受訪問時解釋,骨庫貯存兩大類骨骼,其中皮質骨只可以來自市民死後捐贈,主要是上、下肢骨骼,而網狀骨一般來自股骨頭,可從病人手術後切除及捐贈得來。他表示,雖然該院骨庫現時的股骨頭供應大致充足,但上、下肢骨骼存量已非常少。
除骨骼存量減少,瑪麗醫院也面對為骨骼消毒的問題。過往該院會將捐贈得來的上、下肢骨骼運往深圳進行伽瑪射線消毒,但深圳於半年前已暫停有關服務。何偉業承認去年由捐贈得來的兩副骨骼因未經消毒,至今仍未可使用,但他指出這些骨骼仍可再存放兩年多,又強調有信心短期內與內地解決有關消毒的問題。
何偉業並透露,最近有一名病人需要盆骨進行骨骼重整手術,但由於骨庫缺少有關部位的骨頭,病人需要選用人工關節。不過,他否認事件與消毒程序阻滯有關,又呼籲市民死後捐骨,幫助有需要的人士。
此外,醫院管理局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該局正就消毒及運送作移植用途的人體骨骼問題,與內地有關部門聯繫,加快審批程序,以確保為病人提供所需醫療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