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歐戰結束六十周年紀念活動,昨日在法國蘭斯市揭開序幕,明日五十國元首雲集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出席盛大閱兵儀式,將是整個活動的高潮。當歐洲各國紀念盟軍團結一致打倒極權主義之時卻現分裂,俄羅斯被指掩飾戰後侵略行動,惹來波羅的海兩國和格魯吉亞杯葛;而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就二戰後東歐淪入共產極權統治一事認錯。
法國國防部長阿利奧──馬里耶昨日參觀了蘭斯市的「投降博物館」,走進納粹德軍在一九四五年五月七日簽署投降文件的房間。之後,他到市內的戰爭紀念碑出席紀念儀式,給四名二戰退伍軍人頒發獎章。
德國投降文件在納粹狂魔希特拉自殺一周後簽署;翌日,停戰協議在德國柏林簽署。俄羅斯卻根據德軍投降的原本協議,定五月九日為歐戰勝利日,因此歐洲各國對戰勝日有所不同。
歐洲各個城市都會陸續舉行紀念活動,德國柏林市在今天凌晨於勃蘭登堡門舉行燭光集會和演唱會,當局估計有三萬人參與;有新納粹主義分子計劃舉行大型集會,但遭當局禁制。
法國總統希拉克今日會檢閱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進行閱兵巡遊;英國皇儲查理斯夫婦在倫敦主持紀念儀式;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就會到荷蘭馬赫拉滕鎮一個葬有逾八千名二戰陣亡美軍的墳場發表演說,預料他會將六十年前對抗極權主義跟現在應付恐怖主義相提並論。
明日有五十國元首,包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的莫斯科軍事巡遊,將是紀念活動的高潮,俄羅斯總統可藉此提醒世界,蘇聯在歐戰勝利中曾扮演重要角色,並透過慶祝衞國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宣揚愛國主義,提升他持續滑落的民望。
但在各國領袖聚首,表揚盟軍團結一致的堅毅精神是戰勝極權主義的主要力量之際,團結中卻現分裂。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立陶宛及愛沙尼亞對於普京不肯承認在二戰後佔領該三國極度不滿。作為前蘇聯衞星國的愛沙尼亞、立陶宛、格魯吉亞的元首都拒絕到莫斯科出席紀念活動。
愛沙尼亞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埃斯瑪說:「由於對歷史有不同的詮釋,兩國關係變得不明朗。若俄方發表聲明,清楚表示對蘇聯的侵略行動感到遺憾,緊張關係就可紓緩。」
但普京無視批評,堅稱蘇聯紅軍是「解放者」,不但保衞國土,還把東歐十一國解放出來。
喬治布殊昨在拉脫維亞表示,美國要為當年簽署《雅爾塔協議》導致歐洲在戰後分裂負上部份責任,並指東歐和中歐被蘇聯操控是「史上最大的錯誤」。
多國的政界人士、學者和人權運動人士簽署了一封公開信,批評俄羅斯打壓民主和政治自由,嘲笑歐戰結束六十周年紀念活動在俄羅斯舉行是對軍人及為國捐軀者不敬。
美聯社/法新社/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