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客戶度身訂做」(customization)這字句,曾在科網狂潮炒得熾熱期間紅極一時。按網上百科全書Wikipedia所言,為客戶度身訂做即是個人化(personalization),泛指互聯網網頁為個別瀏覽者提供特定內容、格式和相關資訊。雖然現實世界同樣有度身訂做的服務,但將之發展得出神入化,真正做到按客戶要求提供度身訂做服務的,沒有資訊科技不行。箇中表表者,有MyYahoo創個人化內容先河;Amazon集個人化與客戶關係管理之大成;Dell則將客戶服務、電子商貿與生產物流過程融合。
雖云科網泡沫爆破,但透過科技實踐資訊個人化仍然是行業的動力。近期有兩個例子叫筆者印象難忘。
第一個是最新版本的食物金字塔(foodpyramid)。關注健康的讀者對於食物金字塔應該絕不陌生。它指健康的飲食應按下闊上窄的金字塔的比例,進食不同份量的食物:即多進食底層的五穀類,其次是蔬菜瓜果,跟着是肉、魚、蛋和豆類,最上層是少吃為妙的油、糖和鹽類。
不過,這個於1992年由美國農業部提出的建議,雖然廣為流傳,但由於沒有考慮到不同年齡、不同性別市民的需求不同,因此備受質疑。有見及此,美國農業部聯同衞生及人類服務部於本年初推出最新的食物金字塔,並且改變過往鐵板一塊的模型,取而代之是個人化的進食建議。要實踐這個目標,非靠資訊科技不可。上月兩部門推出MyPyramid( http://www.mypyramid.gov/)網站,向市民提供度身訂做的健康進食餐單。用戶只需輸入性別、年齡和每天運動量,個人化的餐單就在眼前,並且容許用戶循序漸進改善進食習慣,介面亦簡單易用。
另一個例子是香港的衞生署。由於筆者近日需要尋找有關香港出生嬰兒的統計數字,而且需要按年齡按性別的以圖表列出,結果終找到衞生署一個叫健康寶庫網站( http://www.healthyhk.gov.hk/),可以按用戶要求列出不同年份不同性別不同地區和不同胎數的統計數字,而且更可以圖表顯示。
想起9年前,本港有團體在立法局公開炮轟政府的網站一文不值,現在冷靜的看,政府網站的水平已經大躍進,這應拜資訊科技發達所賜。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