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aCulpa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MeaCulpa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梁文道每周給我們報告他在「牛棚」讀書的心得,功德無量。且說我看了他介紹AaronLazare《論道歉》(OnApology)一書後,觸類旁通,想到好些與道歉有關的問題。越戰期間投擲燒夷彈轟炸越共村落的美軍機師,24年後與那個當年赤身露體逃生的小女孩在華盛頓越戰紀念碑相遇,這位美國大男人「泣不成聲,只能重複呢喃……『對不起,我錯了,對不起……』」。現已長大的「小女孩」擁抱着他,用手輕撫他的背說:「沒事了,沒事了,我原諒你。」
機師是軍人。服從是天職。錯的是美國政府。他感受的罪惡感,只是guiltybyassociation。女孩原諒了他,他應感到天主教徒辦告解後的快樂。德國總理勃蘭特(WillyBrandt,1913-1992)戰後在猶太人公墓前為自己民族的罪行求「異族」死難者寬恕。我相信,猶太人中的倖存者,看到這場面,也會感動,說不定在心裏也會呢喃的對他說:「我們原諒你。」

犯了錯,傷害了別人,道歉是應該的。在陀思妥也夫斯基的《罪與罰》中,那位謀殺了高利貸老婦的大學生受了妓女Sonia感化,在解往西伯利亞前突然向她跪下,承認罪行,承認這老太婆雖然是個對社會全無貢獻的「廢物」,也是一條生命。從文學作品看,中國人的「懺悔意識」非常薄弱。正如劉再復與林崗在《罪與文學》所說,百年來我們作家的「懺悔意識」僅限於呼喚拋棄父輩舊文化的啟蒙意識,「最根本的落腳點還是在社會,而不是在靈魂」。Meaculpa,meamaximaculpa,這兩句拉丁文的中譯是:「告我罪,告我大罪」。聽來的確有點不像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