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施羅德明天將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參加二戰歐洲戰事結束六十周年紀念活動,是首位德國元首參加當年敵人慶祝打敗德國的活動。但五月八日對德國人來說,既是「解放日」也是「戰敗日」,紀念方式是個尷尬的問題。
六千名新納粹黨計劃今天於柏林舉行大遊行,抗衡歐戰結束紀念活動,是二戰後最大規模的極右力量示威。為了防止極右分子得逞,德國政客日前匆匆立法,禁止在各個猶太人紀念碑附近示威,又計劃動員數萬人舉行大型慶祝集會,以免讓極右勢力的行動損害德國形象。
德國在過去六十年深刻反思,與兩次大戰的宿敵俄羅斯和解尤其不易。施羅德日前就形容德俄和解是「政治奇迹」,尤其是他跟俄羅斯總統普京,各有父兄在二戰中傷亡,可說有「不共戴天之仇」,兩人卻成了親密夥伴,同意加強雙邊關係,防止悲劇重演。他說:「我父母和祖父母那一輩,永遠無法想像到這一切。」
德國能夠走出侵略國陰影,贏得國際尊重認同,國際間沒有很大阻力反對德國進入聯合國安理會,就是因為德國人認真反思二戰責任。
一九七○年,西德總理勃蘭特在波蘭的猶太死難者紀念碑下跪懺悔,震動全球。德國更以行動表示誠意,向俄羅斯等多個受害國家和猶太人作巨額賠償,以及在柏林興建大屠殺紀念碑和紀念館,揭發納粹暴行。
路透社/美聯社/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