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談到港股的波幅趨窄,令成交縮減,而成交又過度集中於大藍籌,致短線炒賣難度甚高,靠二線股份支持賺取佣金的證券行及從業員收入大減。由於情況已持續了一段頗長日子,業務營運及個人生計備受威脅。
然而過去一周的一些發展,也許為業界帶來一絲希望,華爾街股市的波幅明顯加劇,港股的波幅似乎亦開始改變,若美股的波幅持續擴大,則港股應會追隨,現時的悶局可以打破。
有如此一個希望並非純是想當然,美股上周出現技術突破,短線走勢甚強,中線圖表亦顯示美股有機會開展新升浪,則美股下半年便變得甚為樂觀。港股的突破比美股來得更有力,相信當恒指升越14200後,會有更多資金入市追貨,中期升浪的潛在升幅着實吸引,資金流入將令港股的波幅更大。
上述的轉變在上周出現,再過一兩周,情況會更清晰,這會增強投資者入市的信心,對港股的升勢更有利。然這些影響都是短中線的,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潛在變數,其對市場之影響將更大、更長遠。
上周美國有一單新聞,由於本地傳媒未有廣泛詳細報道及分析,相信有留意到的人不多。消息指出,美國正研究重新發30年長債。聽了消息,人們可能只是想到美國政府入不敷支,需要多發債融資,這個想法其實一點也沒錯,然恢復發30年債並非小事一樁,背後應有更深層的意義,任何投資者都不應掉以輕心。
大家都知道,美國幾年前能停止發行30年長債的原因,是克林頓政府大幅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令聯邦政府預期將有財政盈餘,然而布殊接任總統後,成了大花筒,極為揮霍,最近幾年布殊的大花筒本色有變本加厲之勢,令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不時要公開提出警告。
美國政府這個時候研究重發30年長債,意味着布殊並沒有認真考慮要削減赤字,或認為不可能有效削減赤字。事情其實也不難理解,要繼續成為世界霸主,自然無財不行,可以預見,若有關建議落實,美國赤字將會大幅上升,即使只是市場的一種憂慮,已足以令金融市場出現大波動,利率之去向將出現新的隱憂,讀者必須留意事態發展。
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