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六間公立醫院於○三年引入一種名為微創治療手術,只需在病人大腿開個小孔,並植入如髮絲幼的導管、金屬支架或線圈,便能解決以往連外科手術亦無法治癒的腦血管收窄,或頸椎動脈爆裂等導致中風的病症,而病人的康復時間亦較傳統手術為短。
威爾斯親王醫院放射診斷學系顧問醫生余俊豪昨於記者會上稱,去年有一萬四千多人因中風入院,當中一千二百多人死亡。他說,腦血管病,例如腦血管瘤、頸血管收窄、頸內動脈海綿竇瘻(音:樓)等均是中風的主因,而治療這些病症的方法則不外乎傳統外科手術及藥物。但余俊豪說,傳統外科手術往往涉及腦部,具一定損傷性,故未必人人適宜。「好似醫腦血管瘤要打開頭顱,頸血管閉塞就要喺條頸開刀。」廣華醫院腦外科主管郭正光亦指,一些病症,如腦血管收窄、頸椎動脈爆裂等更因風險過高而不能用外科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則多為控制病情,可謂「治標不治本」。
余俊豪稱,微創手術治療只需在病人大腿開個小孔,並植入如髮絲幼的導管,然後透過導管把白金線圈或鎳(音:聶)鈦合金支架放到病發位置,便能治療上述腦血管病。由於創傷性較傳統外科手術低,故病人能更快康復,從而縮短住院時間。
郭正光稱,有提供微創治療手術的醫院為威院、瑪麗、廣華、伊利沙伯、屯門及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現時約有三成腦血管病病人接受微創治療,「但全港現時只有大約三十個醫生可以做呢個手術,如果加強培訓,未來可以再有多一成病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