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標準普爾繼去年6月底港府發債前夕,將港元長債評級展望從「負面」調高至「穩定」後,昨日再將本港外幣長債評級展望,由「穩定」調升至「正面」,反映本港公共財政狀況明顯改善,隨着中港經濟日趨融合,有關調整與去年標普調高中國評級展望至「正面」的方向一致。
標普企業及政府評級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顧國麟表示,日後本港信貸評級能否獲得調升,取決於中國評級會否提高,內地財政狀況、銀行改革及貨幣調控取得的進展,這些因素會支持本港評級的表現。
標普確認本港的外幣長短債評級A+及A-1,並確認港元長短債評級AA-及A-1+。因應外幣主權評級展望的調升,標普亦修訂一系列本港公營機構及金融機構的外幣評級展望至「正面」,包括九鐵、地鐵(066)、機管局、星展(香港)、按揭證券公司及滙豐銀行。
港府發言人對標普的決定表示歡迎,指反映國際社會認同香港穩健的經濟根基、公共財政明顯改善及經濟增長情況,政府將繼續審慎理財,並研究擴闊稅基的方法及嚴控開支。
資本市場公會主席姚志鵬認為,標普的決定具正面意義,但由於本港信貸評級未有調整,故市場反應不大,二手市場買賣的債券息差也不會因此而收窄,標普已先後調高本港的港元及外幣評級前景,相信下次再有變動,就可能是調高本港主權評級。
標普的聲明指出,經濟好轉、地產市道蓬勃及通脹重臨,推動本港財政前景大為改善,本港財赤水平已見頂,財赤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由原來預測的6%,降至今年3月底約0.8%水平。支出方面,今年度預計政府開支為240億元,低於預算案的預測水平。但本港稅基仍然狹窄,故當局需要擴闊稅收來源。
至於人大就特首任期釋法,以及特首更替引起的政治爭議,標普相信毋損本港評級的基本因素。另外,惠譽國際亞洲主權評級高級董事傅爾敦說,暫無意調整本港評級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