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愛吃零食 致正餐無胃口<br>港逾萬學童體重過輕

多因愛吃零食 致正餐無胃口
港逾萬學童體重過輕

【本報訊】本港兒童過胖問題嚴重,但原來本港也有百分之二的學童體重過輕。衞生署在學童健康評估中,於去年發現本港有逾一萬名中小學生過瘦,主要是家族遺傳體格及不良飲食習慣所致,學童因而進食不足夠熱量及蛋白質等成長關鍵的營養素,營養師警告若營養不足可致脫髮、貧血、影響發育及學業。 記者:梁洵瑜

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顧問醫生麥國恆接受訪問時稱,該署為本港一百萬名中小學生提供體格檢驗,去年有五十萬名學生參加,署方分析結果後發現,在生長方面有百分之十七點九的學童過胖,人數為九萬五千多人;另有百分之二點二、共有一萬一千八百一十四名學童有消瘦問題。
該署以「身高體重圖表」量度學童體重,若低於體重中位數的八成,即屬過瘦,須轉介醫生評估。在過瘦的學童中以中學生和女生較多,九成半學童的消瘦原因,是與家族遺傳的體格及不良飲食習慣有關;半成與學童患病有關,如心臟病、糖尿病及腎病等。

心理情緒影響食慾
麥國恆又稱,多數過瘦學童的過輕情況屬於輕微,沒有一些嚴重過輕及厭食症個案,原因或與這個計劃是自願參加,相信一些有厭食問題的學童,校方或家長可能早已轉介求診有關。
衞生署營養師徐東健解釋,學童過輕主要與不良飲食習慣及「食唔夠」份量有關,尤其現時學生愛吃零食,導致正餐時無胃口,零食的味道濃郁,學童習慣濃味食物,遂對味道較淡的牛奶或正餐沒有興趣,不愛吃正餐。
此外,「食得慢」也是進食不足的原因,「食得慢,飯菜凍晒唔好味就唔食。」至於心理情緒也會影響食慾,尤其是若家長選擇在吃飯時才講功課及成績,會影響學生胃口,而進食時講功課或看電視都會令學童不專心食飯。
徐東健解釋,學生在發育期必須吃足夠的五穀、肉類、蔬果等食物,攝取足夠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礦物質、脂肪及水份以維持細胞及器官正常功能,若過瘦的學生進食熱量及蛋白質不足,對成長中的學童有不良影響,嚴重缺乏會導致貧血、脫髮、水腫、扺抗力低、容易疲倦及精神欠佳,以及影響學業。
至於該些因為父母的體格遺傳而出現偏瘦的學童,他們的身體狀況一般都屬良好,生長速度方面也沒有問題,不會影響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