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欄:共識與各表 - 李怡

李怡專欄:共識與各表 - 李怡

宋楚瑜今天開始大陸之行。正在南太平洋訪問的陳水扁,在馬紹爾接受《亞洲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這次在野黨負責人能有中國之行,與中國領導人見面,他覺得非常好。又說,「兩岸如果是一齣戲,連、宋的中國行就是序曲、序幕。」
兩岸關係的突破點在「九二共識」。中共國台辦副主任王在希在前天記者會上說,堅持和認同「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中共和國、親兩黨進行對話交流的重要基礎。他說,「九二共識」是當時大陸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深入交換意見達成的一個共識,海基會與海協會具有特殊的背景,和親民黨、共產黨之間的交流,在性質上有一點不同。
不同之處是海基會是台灣執政當局授權可代表政府行使公權力的機構。
序曲、序幕之後,能否演出正本戲呢?也就是能否由台灣的執政民進黨與大陸的執政共產黨直接溝通、會談呢?王在希也重申了中共與民進黨及陳水扁對話的三個條件,包括承認「九二共識」、放棄台獨黨綱、停止分裂活動。
第一個條件就是「九二共識」。阿扁在接受《亞洲華爾街日報》訪問時,仍強調沒有「九二共識」,他說如果胡錦濤到台灣來,他會陪胡到海基會去看,到底有沒有「九二共識」,若沒有,以後就不要再講了。
親民黨對陳水扁再次強調沒有「九二共識」的反應是,有沒有「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陳水扁是否接受「一中各表」,如果陳水扁接受「一中各表」,兩岸之路就會大開,阿扁出訪大陸的心願就會完成。

「九二共識」與「一中各表」,以及「扁宋會」所達成的「憲法中華民國」有啥不同?具體來說,國民黨所認同的「九二共識」,其基礎是台灣國統會在一九九二年八月一日通過的《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的決議,這決議表示台灣按中華民國憲法認同「一個中國」,但這「一個中國」的涵義與中共的涵義不同。中華民國的「一中」涵義是領土、主權涵蓋大陸,只是目前有效管轄的是台澎金馬;大陸的「一中」涵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領土涵蓋台灣。因此,關於「一個中國」的內涵與認知,是完全不同的。台灣的海基會當時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也就是期待兩岸對各自的表述有所諒解,不因主權的爭議而影響其他事務的商談。因此,國民黨主政下的「九二共識」,實際上是對「一中」內涵沒有共識而只有用各自表述方式來擱置爭議的權宜做法。
然而,因為國民黨曾把「一中各表」說成是「九二共識」,於是北京就把「九二共識」解讀為「兩岸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也就是說,中共只認可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但對於台灣方面的表述就不認可。

陳水扁同意的「憲法中華民國」是強調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國民黨同意的「九二共識」即「一中各表」,是海峽兩岸各自表述「一中」的不同涵義,但對於對方所持涵義可以諒解;中共的「九二共識」則是「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台灣的表述則不予認可。
雖是文字障,但民進黨、國民黨、共產黨的解讀就大不相同。
不過,阿扁認同「憲法中華民國」,至少是從台獨傾向後退,至少不會推動正名制憲的台獨活動了。下一步,且看阿扁能否接受「一中各表」,以及北京能否接受以「一中各表」來取代「九二共識」。若宋楚瑜在胡錦濤與陳水扁之間,能達成以「一中各表」而不是「九二共識」來作為兩岸重開協商的基礎,那麼他為兩岸所搭的橋就搭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