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負面」信貸資料庫?

國際視野:「負面」信貸資料庫?

聯儲局加息0.25厘,可謂往所有「先知」臉上貼金,但會後聲明仍然保留「量度步伐」(measuredpace)一詞,意味對通脹這頭狼會否繼續造次,不敢掉以輕心。一切在意料中,市況沉悶看似理所當然,然則沉悶的背後,又隱藏了甚麼原因?是受黃金周的影響,或是根本迷失了方向,抑或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寂靜?若從有限資料來衡量,標普500公司已公布的業績,只能以差強人意來形容,在利率相對偏低、股樓市熾熱的環境下,盈利未能超乎理想,反映生意難做,股市前景嘛……!

金融機構應自我檢討
香港又何嘗不是,別以為各方合力唱好,股樓皆升、熱錢流入、利率不加,便覺鴻鵠將至。君不見茶樓酒館「執笠」,燈籠(的士)通街高掛,個個超時工作,捱到暗病叢生也不敢吭一聲?最奇景的是銀行,無論常日或假日都通街拉客,不是「力邀」人們攞信用卡,便是hardsell金融產品,是啥原因?
生意難做囉!儘管樓價飆升,明眼人都看到是炒的成份居多,精明如銀行又怎會借超出自己的風險界限?那麼惟有在高息環節打主意,故此私人貸款和信用卡之催谷再度升級,然而金融機構之急於圖利而不欲承受太大風險之象正急速蔓延,可是有沒有想到先「殺」客,往後又怎會好生意?先不說為甚麼大學生未畢業已宣布破產,例如那個甚麼「正面信貸資料庫」之成立,有誰個來監管保證所有放上去的資料是絕對正確?有沒有即時update?金融機構可有義務將放上去的資料通知客戶?如有偏差或導致有人個「底」被有意無意「劃花」而賒借無門,誰來負責?這個正面資料庫豈不變成「負面」?信人不信自己,金融機構必須正視和檢討本身的風險管理和「價值」何在,才是「養」客之道!
王冠一